常识在线

饮食对人体的作用

饮食的作用是由它的“性”、“味”等特性决定的,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疾病的预防作用 中医认为合理安排饮食,可保证机体的营养,使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早在一千年以前的中医文献中,就有用动物肝脏预防夜盲症,用海带预防甲状腺肿大,用谷皮,麦麸预防脚气病等记载,现在则常用葱白、生姜、豆豉、芫荽等来预防感冒,用甜菜汁或樱桃汁预防麻疹,用鲜白萝卜、鲜橄榄煎服预防白喉,用大蒜预防癌症,用绿豆汤预防中暑,用荔枝预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症状,用红萝卜粥预防头晕等。 现代研究表明,有的食物如大蒜确能杀菌和抑制病毒,故可防治呼吸道感染和肠道传染病;生山楂、红茶、燕麦片能够降低血脂,故可预防动脉硬化。近年来,人们还主张用玉米粉粥预防心血管病,用薏苡粥预防癌症等。 2.对人体的滋养作用 中医认定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也是与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密切结合的。中医认为饮食进入人体,通过胃的吸收,脾的运化,然后输布全身,成为水谷精微,而滋养人体。这种后天的水谷精微和先天的真气结合,形成人体的“正气”,从而维护正常的生命活动和抗御邪气(致病因素),同时还形成维持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精”。“精”藏于五脏,是脏腑功能活动和思维、意识活动,即“神”的基础。“精、气、神”为人体之三宝,生命之所系,而它们却离不开饮食的滋养。所以,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曾经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饮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 中医常用的食补方法有以下几种: (1)平补法: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应用不热不寒,性质平和的食物。多数的粮食、水果、蔬菜,部分禽、蛋、肉、乳类食物,如梗米、玉米、扁豆、白菜、鹑蛋、鹌鹑、猪肉、牛奶等均属此类。另一个含义是应用既能补气,又能补阴或既能补阳,又能补阴的食物。如山药、蜂蜜既补脾肺之气,又补脾肺之阴,枸杞子既补肾阴,又补肾阳等。这些食物适用于普通人保健。 (2)清补法:是应用补而不腻不碍胃,性平或偏寒凉的食物,有时也以泻实性食物祛除实证,如清胃热,通利二便,加强消化吸收,推新而致新,以泻中求补,均属此列。常用的清补食物有萝卜、冬瓜、西瓜、小米、苹果、梨、黄花菜等,以水果、蔬菜居多。 (3)温补法:是应用温热性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适用于阳虚或气阳亏损,如肢冷、畏寒、乏力、疲倦、小便清长而频或水肿等症患者,也常作为普通人的冬令进补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猪肝、狗肉、鸡肉、鲇鱼、鳝鱼、海虾等。 (4)峻补法:是应用补益作用较强,显效较快的食物来达到急需补益的目的。此法的运用,应注意季节、病情等条件,做到既达到补益目的,而又无偏差。常用的峻补食物有羊肉、狗肉、鹿肉、鹿胎、鹿尾、鹿肾、甲鱼、熊掌、鳟鱼、黄花鱼、巴鱼等。 历代本草文献所载具有保键作用的食物归纳如下: 聪耳(增强或改善听力)类食物:莲子、山药、荸荠、蒲菜、芥菜、蜂
蜜。 明目(增强或改善视力)类食物:山药、枸杞子、蒲菜、猪肝、羊肝、野鸭肉、青鱼、鲍鱼、螺蛳、蚌、蚬。 生发(促进头发的生长)类食物:白芝麻、韭菜子、核桃仁。 润发(美发)类食物:鲍鱼。 乌须发(头发早白早黄者得以恢复)类食物:黑芝麻、核桃仁、大麦。 长胡须(指不生胡须的男性)类食物:鳖肉。 美容颜(指润肌肤、助颜色等)类食物:枸杞子、樱桃、荔枝、黑芝麻、山药、松子、牛奶、荷蕊。 健齿(指使牙齿坚固、白洁)类食物:花椒、蒲菜、莴笋。 轻身(指消肥胖)类食物:菱角、大枣、榧子、龙眼、荷叶、燕麦、青粱米。 肥人(指改善瘦人体质,增加肥胖)类食物:小麦、粳米、酸枣、葡萄、藕、山药、黑芝麻、牛肉。 增智(指益智、健脑等)类食物:粳米、荞麦、核桃、葡萄、菠萝、荔枝、龙眼、大枣、百合、山药、茶、黑芝麻、黑木耳、乌贼鱼。 益志(指增强志气感)类食物:百合、山药。 安神(指使精神安静、利睡眠等)类食物:莲子、酸枣、百合、梅子、荔枝、龙眼、山药、鹌鹑、牡蛎肉、黄花鱼。 增神(指增强精神,减少疲倦)类食物:茶、荞麦、核桃。 增力(指健力,善走等)类食物:荞麦、大麦、桑椹、棒子。 强筋骨(指强健体质,包括筋骨、肌肉、以及体力)类食物:栗子、酸枣、黄鳝、食盐。 耐饥(指使人耐受饥饿,推迟进食时间)类食物:荞麦、松子、菱角、香菇、葡萄。 能食(指增强食欲、消化等能力)类食物:葱、姜、蒜、韭菜、芫荽、胡椒、辣椒、胡萝卜、白萝卜。 壮肾阳(指调整性机能,使阳痿、早泄等复常)类食物:核桃仁、栗子、刀豆、菠萝、樱桃、韭菜、花椒、狗肉、狗鞭、羊肉、羊油脂、雀肉、鹿肉、鹿鞭、燕窝、海虾、海参、鳗鱼、蚕蛹。 种子(指增强助孕能力,也称“续嗣”,包括安胎作用)类食物:柠檬、葡萄、黑雌鸡、雀肉、雀脑、鸡蛋、鹿骨、鲤鱼、鲈鱼、海参。 3.抗衰老作用 临床表明,肺、脾、肾三脏的实质性亏损,以及功能的衰退,常导致若干老年性疾患,如肺虚或肺肾两虚所致的咳喘、脾肺两虚的痰饮喘咳,脾虚或脾肺双虚的气短、倦怠、消化不良、营养障碍,肾虚的腰酸腿疼、小便失常、水肿、低热、消瘦,以及健忘、牙齿松动、须发早白或脱落等未老先衰的征象。因此,中医在应用饮食调理进行抗衰老方面,除因时、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做到辨证用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外,应特别注意对肺、脾、肾三脏的调理。 4.治疗作用 中医历来主张“药疗”不如“食疗”。古时人们称道能用食物治病的医生为“上工”,如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夫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清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适情遣疾者,可谓上工矣。”
表明了古人对食疗的推崇。饮食的治疗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扶正补虚: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及整体的机能低下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中医学把这种病理状态称为“正气虚”,其所引起的病证为“虚证”。根据虚证所反映的症状和病机的不同,还可分为肝虚、心虚、脾虚、肺虚、肾虚、以及气虚、血虚等等。主要表现如心悸气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食入不化,咳嗽虚喘,腰膝竣软等。 中医主张体质虚弱或慢性虚证患者可用血肉有情之品来滋补。如鸡汤可甲于虚劳,当归羊肉汤可用于产后血虚,牛乳饮用于病愈后调理,胎盘粉用于补肾强身,猪骨髓用于补脑益智,动物脏器用于滋补相应的脏腑等。 米面果菜等也有改善人体机能,补益脏腑气血的作用。如粳米可补脾、和胃、清肺,荔枝甘温能益血,益人颜色,身体虚弱,病后津伤都可用它们来滋养调摄;花生能健脾和胃,滋养调气,营养不良、乳汁缺乏皆可用以补虚益气;黑芝麻有补血、生津、润肠、乌发的作用;银耳有益气生津等作用,可用于肺脾两虚,津亏阴虚体弱之人等。 (2)泻实祛邪:外部致病因素侵袭人体,或内部功能的紊乱和亢进,皆可使人发生疾病。如果病邪较盛,中医称为“邪气实”,其证候则称为“实证”。如果同时又有正气虚弱的表现,则是“虚实兼夹”。此时既要针对病情进行全面的调理,又要直接去除病因,即所谓“祛邪安脏”。如大蒜治痢疾,山楂消食积,鳗鱼治肺痨,薏米法湿,藕汁治咳血,赤豆治水肿,猪胰治消渴等。 (3)调整阴阳:人体生理机能的和谐协调,中医称谓阴阳调和,从而使人体处于健康状态,兔受病邪的侵袭。生活中,饮食得当可起到维持阴阳调和的作用。此外,对因为阴阳失调而导致的疾病状态,也可利用饮食的性味进行调节,根据阴阳失调的不同情况,用扶阳抑阴、育阴潜阳、阴阳双补等方法进行调整。如阳虚的人可选用牛肉、羊肉、狗肉、干姜等甘温、辛热类食物温补阳气,阴虚的人可选用百合、淡菜、甲鱼、海参、银耳等甘凉、咸寒的食物养阴生津。 偏热的体质或热性疾病,可选用寒性食品。如梨汁、藕汁、橘汁等清热、止渴、生津,西瓜、茶水等清热、利尿,萝卜、甘草治外感喉痛,赤小豆、白扁豆可清热除湿等。 偏寒的体质或寒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热的食品。调味品中性热者偏多,如胡荽面、姜糖汤可温中发汗,辣椒、生姜能通阳健胃,胡椒、茴香可治胃寒痛,小茴香和石榴皮煎服可用于治疗痢疾,葱白合生姜煎服可用于治疗风寒外感,大茴香炒焦研末,红糖调合,黄酒冲服可用于治疗疝气疼痛等。 历代本草文献所载具有治疗作用的食物归纳如下: 散风寒类(用于风寒感冒病症)食物:生姜、葱、芥菜、芫荽。 散风热类(用于风热感冒病症)食物:茶叶、豆豉、杨桃。 清热泻火类(用于内火病态)食物:茭白、蕨菜、苦菜、苦瓜、松花蛋、百合、西瓜。 清热生津类(用于燥热伤津病症)食物:甘蔗、番茄、柑、柠檬、苹果、甜瓜、甜橙、荸荠。 清热燥湿类(用于湿热病症)食物:香椿、荞麦。 清热凉血类(用于血热病症)食物:藕、茄子、黑木耳、蕹菜、向日葵子、食盐、芹菜、丝瓜。
清热解毒类(用于热毒病症)食物:绿豆、赤小豆、碗豆、苦瓜、马齿苋、蓟菜、南瓜、莙荙菜、酱。 清热利咽类(用于内热咽喉肿痛病症)食物:橄榄、罗汉果、荸荠、鸡蛋白。 清热解暑类(用于暑热病症)食物:西瓜、绿豆、赤小豆、绿茶、椰汁。清化热痰类(用于热痰病症)食物:白萝卜、冬瓜子、荸荠、紫菜、海 蜇、海藻、海带、鹿角菜。 温化寒痰类(用于寒痰病症)食物:洋葱、杏子、芥子、生姜、佛手、香橼、桂花、橘皮。 止咳平喘类(用于咳嗽喘息病症)食物:百合、梨、枇杷、落花生、杏仁、白果、乌梅、小白菜。 健脾和胃类(用于脾胃不和病症)食物:南瓜、包心菜、芋头、猪肚、牛奶、杧果、柚、木瓜、栗子、大枣、粳米、糯米、扁豆、玉米、无花果、胡萝卜、山药、白鸭肉、醋、芫荽。 健脾化湿类(用于湿阻脾胃病症)食物:薏苡仁、蚕豆、香椿、大头菜。驱虫类(用于虫积病症)食物:榧子、大蒜、南瓜子、椰子肉、石榴、 醋、棒子、乌梅。 消导类(用于食积病症)食物:萝卜、山楂、茶叶、神曲、麦芽、鸡内金、薄荷叶。 温里类(用于里寒病症)食物:辣椒、胡椒、花椒、八角茴香、小茴香、丁香、干姜、蒜、葱、韭菜、刀豆、桂花、羊肉、鸡肉。 祛风湿类(用于风湿病症)食物:樱桃、木瓜、五加皮、薏苡仁、鹌鹑、黄鳝、鸡血。 利尿类(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病症)食物:玉米、赤小豆、黑豆、西瓜、冬瓜、葫芦、白菜、白鸭肉、鲤鱼、鲫鱼。 通便类(用于便秘病症)食物:菠菜、竹笋、番茄、香蕉、蜂蜜。 安神类(用于神经衰弱、失眠病症)食物:莲子、百合、龙眼肉、酸枣仁、小麦、秫米、蘑菇、猪心、石首鱼。 行气类(用于气滞病症)食物:香橼、橙子、柑皮、佛手、柑、荞麦、高粱米、刀豆、菠菜、白萝卜、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 活血类(用于血瘀病症)食物:桃仁、油菜、慈菇、茄子、山楂、酒、醋、蚯蚓、蚶肉。 止血类(用于出血病症)食物:黄花菜、栗子、茄子、黑木耳、刺菜、乌梅、香蕉、莴苣、枇杷、藕节、槐花、猪肠。 收涩类(用于滑脱不固病症)食物:石榴、乌梅、芡实、高粱、林檎、莲子、黄鱼、鲶鱼。 平肝类(用于肝阳上亢病症)食物:芹菜、番茄、绿茶。 补气类(用于气虚病症)食物: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莜麦、籼米、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鹌鹑、牛肉、免肉、狗肉、青鱼、鲢鱼。 补血类(用于血虚病症)食物:桑椹、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草鱼。 助阳类(用于阳虚病症)食物:枸杞菜、枸杞子、核桃仁、豇豆、韭菜、丁香、刀豆、羊乳、羊肉、狗肉、鹿肉、鸽蛋、雀肉、鳝鱼、海虾、淡菜。
滋阴类(用于阴虚病症)食物:银耳、黑木耳、大白菜、梨、葡萄、桑堪、牛奶、鸡蛋黄、甲鱼、乌贼鱼、猪皮。

电话:
微信:

标签: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