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静脉输液法


静脉输液法亦称补液,是把大量药液连续滴注入静脉的方法。 静脉补液能及时补充机体的水分,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度的平衡,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或不能进食时补充营养。另外对中毒和严重感染的病人,通过输入大量的药液,促进毒物的排泄,控制感染,治疗疾病。补液还可以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和徽循环灌流量,常用于抢救烧伤、出血和休克。 输液应准备全套静脉输液器(包括橡皮管、茂菲氏滴管、接管、通气针、注射针头等),另加止血带、血管钳、调节器、网袋、胶布等,必要时备绷带、夹板(外包棉垫和塑料)、输液架等。 输液器的接法:输液管→条→粗钟头→短橡胶管→茂菲氏滴管→长橡胶管→玻璃接头→注射针头(外套带橡皮帽的细玻璃管)。 检查药液后,撬开药液瓶铝盖中心部位,套上网袋,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浓度,标签上注明瓶内药物的浓度、剂量、滴注的顺序及配药时间。常规消毒瓶塞后插入通气管和输液管上的两个粗针头,一直至根部。准备3—4条胶布暂贴在输液架上。挂起输液瓶把通气管固定在网袋上。然后进行排气:当溶液流至玻璃接营处,靠近胶管的下端夹上血管钳,对光检查胶管内是否有气泡,再套上针头。选择病人合适的血管,扎上止血带,按常规消毒皮肤,待血管充分充盈后准备进针。进针前再次检查胶管内是否有气泡;可松开血管钳放液少许。进针方法与静脉注射相同,进针后见回血再沿着血管走向推进一些。这时松止血带、血管钳,使滴注通畅,用胶布固定针头,针眼上覆盖无菌纱布或棉球,同时调整滴速,并庄意病人保暖和体位舒适。 滴液速度的控制应根据病人年龄、病情、体质和药物性质全面考虑。一般成人每分钟40—60滴。体弱、心肺疾患、婴幼儿滴速缓慢为宜。严重脱水但心肺功能良好者,滴速可以快些。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物滴速需慢,并随时调整。脱水利尿剂、甘露醇、山梨醇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快速点滴疗效才显著,必要时可加压滴注。 输液过程中要经常巡视,注意输液情况和病情变化。看看针头是否脱出、堵塞、移位、茂菲氏滴营液面的动向如何,针头、橡胶管有无漏液、受压,滴速是否符合要求,病人能否忍受,局部有无疼痛、肿胀,尤其要注意在补液将流完时,要及时更换输液瓶,防止空气滴入。对于去甲肾上腺素等药更要特别留意,若要有外漏现象,必须及时处理。如果病人出现寒颤发热、胸闷气促、咳嗽、吐粉红色泡沫痰或血管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现象等,是很常见的输液反应,多发于输液100—500毫升后。这时应减慢滴速观察或暂停补液,并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以便对症处理。

电话:
微信:

标签:

上一篇:脑中风

下一篇:休克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