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内脏器官的血管扩张或收缩,改变机体各系统的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 1.热敷的应用。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和加速渗出物的吸收,使炎症消散;热敷可使肌肉、肌腱和韧带等组织松弛,解除因肌肉痉挛、强直而引起的疼痛。热敷还可以解除因肠胀气所引起的疼痛。 热敷有干热、湿热两种。干热的穿透力不如湿热,一般湿热的温度约为50℃,湿热敷穿透性强,因而消炎作用也强。干热的温度为60—70℃,干热敷比较方便,常被人采用。热敷如超过上述温度,容易烫伤病人,因此必须加以注意。用热敷时一般不超过20—30分钟。 热水袋法:用开水、凉水各一半,水温约60—70℃(对小儿、老人、昏迷病人的水温不得超过50℃),注满热水袋1/2—2/3,排出空气,拧紧袋塞使不漏水,然后用布或毛巾包裹,放在病人需要部位。给病人热水袋后要密切观察,发现皮肤发红应即停用。无热水袋时也可用葡萄糖空瓶或塑料壶,只要不漏水就可以用。 湿热敷法:将干毛巾铺在热敷部位下面,露出患部,局部皮肤涂上凡士林后盖一层纱布或薄布,将浸在热水里的小毛巾或旧布拧干,抖开,用手腕部测试温度后敷于患处,其上放一热水袋,再盖上大毛巾。如患部不能加压,则不用热水袋,改用棉垫,约每3—5分钟更换一次。敷布的温度以病人能耐受不觉烫为原则。一般热敷时间为15—20分钟。湿热敷过程中要经常注意皮肤反应,避免烫伤。热敷完毕,将局部皮肤擦干盖好,以防受凉。对有伤口的部位作热敷时,应注意无菌操作,敷后伤口换药。 2.冷敷的应用。冷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出血,适用于扁桃体切除后及鼻出血病人止血;冷敷还可抑制细胞的活动,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冷敷也可以减少局部血流,降低细菌活力和细胞代谢,因而可制止炎症扩散和化脓;冷敷还可以降温。 冰袋:将冰块砸成小块放入盆中,用冷水冲一下,化去尖角,以免损坏冰袋及对病人不适。冰袋装冰1/2,排气后将盖子拧紧,装入布套中,置于需要部位。冰块融化后要及时更换。如无冰袋可用塑料袋替代。 高热病人可敷头部(前额)或体表大血管处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 鼻部冷敷时,可用小塑料袋或橡皮手套装上小冰块放在鼻根部即可。 冷湿敷:将中毛巾或小毛巾折叠成额部大小,放在冰水中浸湿,拧成半干(以不滴水为度),敷于局部,经常更换,持续约15—20分钟。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