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警惕“绿色泡沫”——城市绿化不能走捷径 

警惕 “绿色泡沫” ——城市绿化不能走捷径 
越来越多的地区在城市绿化工作中开始重视移
栽大树,人们在不少步行街、住宅小区、景观带都可
看见一些被移植来的大树,它们既营造出古典之美,
又能快速产生绿化、美化功效,对土地资源也能产生
一定的增值效应。但有关专家提出,城市绿化中的这
一捷径无疑是一种“绿色泡沫” 。大规模的大树进城,
对于城市和农村来说,都隐藏着极大的生态风险。 
生态专家、中国林业科学院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刘世
荣指出:“建设生态城市要尊重科学规律,欲速则不
达。建设生态城市的愿望是好的,移植大树进城从生
态学意义上讲也并非不可行。但真正使城市变成生态
型的园林或森林城市, 对于我国不少城市而言没有10
年20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 
他说,发达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建设森林
型生态城市,也是经过几十年才达到目标的。森林型
生态城市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森林面积,还需要乔灌
草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一棵大树本身就是一个
稳定的生态环境,移走了会对原来的地方造成破坏,
而到新的地方重新形成自身生态环境,也需要漫长的
 
时间。 
很新调查显示,在引进数以万计大树、古树、珍
稀树种的贵阳市,移植大树的死亡率超过70%。为什
么“进城大树”会大面积死亡?重庆市林科院院长罗
韧指出,成年大树,尤其是古树的可塑性较低,一旦
移植,树体加速老化,2至3年内处于假活状态,即
使3至5年确定成活,也大多在几年,十几年内变成
缺乏生机的老树,逐步丧失环境生态功能,形成城市
大面积绿色弱势群体。因此大树移植带来的绿树成荫
的短暂繁荣不能成为城市绿化的功绩见证。 
同时,专家们认为,城市绿化不能以牺牲农村环
境为代价。人为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饶恕
的。大树进城中,毁掉的大树,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
能长成, 一旦毁掉, 必定会破坏农村原有的生态平衡,
加速珍稀物种的灭绝,对于环境保护极为不利。这种
“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对于农村来说是极大的不
公平。 
为品种优化,景观建设进行适度的移栽无可厚
非,但把“大树进城”作为加快城市绿化建设的法宝
则无疑是杀鸡取卵。重庆市林业局于 2002 年 5 月根
据《森林法》、 《重庆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
关规定,对大树移植的原则等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对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树木、古树名木、省级
以上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内的树木、天然林禁伐区
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地区的树木、其他需要特别保护
地区的树木、未经市林业局批准禁止移植;三峡库区
淹没线以下的树木、各项工程建设占用林地范围内的
大树、其他非禁止移植区域的大树经批准后可以进行
采集移植。 
虽然,重庆市对大树移植的尺度把握较严,但市
林业局有关人士仍强调,对于城市绿化来说,没有捷
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的通过栽大苗的方法才能解
决,对大树移植须谨慎:一要严格控制在所规定的采
集范围内;二要注重移植技术、注重让移植大树在移
出地和移入地的生长环境尽量吻合,以便很大量地提
高移植大树的存活率。林业部门还明确表示,今年将
制订法规规范“大树进城”现象。 
发展城市绿化应纠正3个误区 
移植大树的做法源于上海。 1998年起,上海共向
市内移植了胸径15厘米左右的乔木22种、 5万多株。
1999年上海还提出“将大树引进城”计划,两年中耗
资 5000 多万元从郊区和邻近地区移植 4.9 万棵大树
进城。不久许多城市争相效仿,认为这是一个快速解
决市区绿化问题的捷径,如:包头在1999年冬实施 “万
 
棵大树进包头”工程;哈尔滨也在 2000 年投资 400
万元搞大树移栽进城。 
据上海市绿化局局长胡运骅介绍,这几年上海市
政建设发展很快,为此,上海根据自己在资金和技术
上的优势, 从一些林场和郊区农村移来一些树龄在10
年左右的乔木。实践证明,效果不错,市民反映很好,
树木成活率也在92%以上。他说,上海在取树时始终
坚持“移一栽十”的原则,不破坏当地环境;资金上
每株树平均投入 5000 元;管理上有着较高的科技含
量,每棵树的移植都经过了13道工序,由专人负责、
挂牌管理。 
许多城市不具备上海在资金、技术上的优势,也
盲目效仿,结果适得其反。在某省会城市,近年来,
数以万计的大树、古树、珍稀树种涌进城市。很后死
亡率超过70%,既劳民伤财,又破坏了大树移出地的
生态环境,实不可取。 
园林专家指出,各地在绿化建设中要因地制宜、
量力而行。 
业内人士指出,针对目前全国城市绿化面积总量
不足和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有关部门确定了今后的一
个时期我国城市绿化的任务和目标。业内专家指出,
在实现工作目标的同时,城市绿化工作应注意纠正3
 
个误区。 
据介绍,目前全国城市人均公共绿地 6.25 平方
米,其中134个城市不足3平方米,31个城市不足1
平方米。为此,我国将今后一个时期城市绿化的任务
和工作目标确定为,到 2005 年,全国城市规划建成
区绿地率达到 3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 35%以上,
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
共绿地达到4平方米以上。 
业内人士指出,发展城市绿化一要纠正重草轻树
的误区。种草坪投资大,养护费工费力,综合效率不
如种植树木,必须切实纠正一些城市热衷于种草坪,
尤其在绿化广场中草多树少的现象。要在园林绿化建
设中大力提倡乔、灌、草、藤有机结合。二要纠正重
外来树种、轻本地树种的误区。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
应因地制宜,要求以乡土植物为主,树种、花种要适
宜本地生长,以外来树种作为必要的点缀。三要纠正
重视移大树、轻视栽大苗的误区。从别处移栽大树,
既破坏别处的生态环境,又不易保证成活率,劳民伤
财,得不偿失。加快城市绿化效果应通过栽大苗的办
法来解决。 
“大树进城”不宜提倡 
重庆市副市长陈光国指出,城市绿化不能以牺牲
 
农村环境为代价!重庆市副市长陈光国近日对部分地
方一哄而起的“大树移植”现象提出公开批评。 
陈副市长说,除了三峡淹没区必须抢救的大树
外,大规模的大树移植隐藏着极大的生态风险,甚至
会得不偿失。因而不宜提倡。 
重庆市林业局官员也表示:“除了三峡库区淹没
线以下的大树外,我们不鼓励大树进城行为。 ”今年,
重庆市将制定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规范“大树进城”
现象。 
三峡库区搬迁大批珍贵树种 
虽然社会各界对“移植大树”争论颇多,专家们
指出大树进城需谨慎。但对于三峡库区即将淹没的大
批珍贵树种及大树来说, “搬迁”却可以说是一种有
效保护的手段。 
三峡库区移民大县——云阳县的400多棵大树就
成为了“特殊移民” 。云阳县老县城将在2003年三峡
大坝一期蓄水时全部淹没,正在加紧建设的新县城将
是一座环境优美的“生态移民新城” 。在建设过程中,
人们的目光盯上了处于淹没线以下的大树资源。 
据调查,云阳县三峡库区淹没线以下有400多棵
黄桷树、小叶榕、龙眼等珍稀大树,大多有几十年甚
至上百年的历史。为使这些大树不毁身于库底,云阳
 
县决定把它们作为一批“特殊移民”搬迁到新城。目
前,这批“大树移民”已被云阳县100多个迁建单位
认领一空,明年4月以前,这批大树将在云阳新城的
杏家湾移民小区、群益广场等地安家落户,成为新县
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此外,为突出“生态移民新城”的特色,云阳县
正抓紧绿化街道和居民小区,筹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
处理场,并积极推广清洁能源。 

电话:
微信:

标签: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