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初夏的清风里,参加“中国(保康)牡
丹芍药协会第七届年会”的 60 多位专家教授兴奋不
已。他们终于领略到占世界野生牡丹种一半以上、有
22个品种花色的保康野生牡丹群落的丰姿。
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保康县发现了野生牡丹群
落,面积达 160 多公顷,约 10 万株。它们多生长在
悬崖峭壁、林下、灌丛及草荒之中,分布于全县9个
乡镇和3座林场,品种花色有深红、粉红、纯白、浅
紫、黄紫斑等,属世界罕见。
1994年,国际牡丹专家奥斯蒂博士、德国学者维
斯特·芮克先生,在中国林科院洪涛教授的陪同下,
专程到保康进行多点实地考察。随后,中科院洪德元
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学院院长李雄、博士生
导师苏雪痕,以及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华中农业
大学、甘肃省林业厅等专家教授,均实地多点考察了
保康野生牡丹。
他们一致评述:“保康是我国牡丹重要发祥地之
一。 ”大家还认为,保康野生牡丹品种多、分布广、
花色全、面积大、保存完整,实属“天下第一,举世
无双”。
后坪镇詹家坡村农民孙天培引种的一株紫斑牡
丹,其冠幅4.1米,株高2.8米,该树很多时一次开
花368朵,单花直径22厘米~25厘米,是当今名副
其实的“牡丹王”。
1997年5月, 《中国牡丹新种———红斑牡丹、
保康牡丹》的论文,在瑞士日内瓦国际牡丹年会上交
流。 《中国野生牡丹研究、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
论文在中国国家一级学报《植物研究》上发表。有国
家级媒体赞道: “野生牡丹今何在, 鄂北荆山独妖娆”。
专家介绍,牡丹属毛莨科芍药属的一个植物种,
于白垩纪被子植物崛起时代出现,在植物区系中属于
古老科属范畴。保康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构成,使
境内保存有多种珍稀古老的植物物种,野生牡丹便是
其中之一。
据《保康县志》记载,保康盘龙界山“石佛寺祖
师石像”建于晋朝,并记述魏、晋、南北朝、隋、唐
及宋代为天下名山,历代都有人将这里的野生牡丹引
栽各地,特别在“遍植牡丹日盛于世”的唐朝尤为盛
行。
清同治丙寅年(1886年)出版的《保康县志新纂》
也明确记载:“千家林,南六十里,层峦叠嶂,结成
巨岭,西连红岩寺,东接程歧山,广百里有奇,中有
白牡丹,千巨而古……香气袭人”。
中国林科院洪涛教授考证后认为,保康野生牡丹
是洛阳牡丹的祖先之一。
令人庆幸的是,保康野生牡丹至今仍处于原始生
存状态,是牡丹物种研究不可多得的“基因库” 。有
关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总共拥有 10 个野生牡丹种
和1个栽培种、1个亚种。而保康野生牡丹就有紫斑
牡丹、卵叶牡丹、杨山牡丹、保康牡丹、红斑牡丹等
5个野生种,以及林氏牡丹1个亚种,占世界野生牡
丹种一半。
保康大片野生牡丹群落的发现及其考证研究成
果的发表,在国内外一次次引起轰动,成为世界各国
专家学者和花卉爱好者关注的焦点。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这片极其珍贵的野生牡
丹资源,保康县政府于 1994 年制定发布了相关保护
办法,先后在后坪镇、龙坪镇和官山林场建立了3个
野生牡丹保护站、4处野生牡丹繁育圃。2000年,划
定了全县野生牡丹自然保护区。 2003年,又将野生牡
丹集中分布的横冲药材场5.8万亩林场纳入襄樊市级
自然保护区,开展抢救性保护。
1997年开始,保康县林业局与中国林科院合作,
进行牡丹、芍药杂交人工育种试验取得成功,一举推
翻了学术界 “芍药作父本、 牡丹作母本杂交不能成功”
的论点。同时,在龙坪镇川山通过自然杂交出现了31
个优质牡丹品种,扩大了野生牡丹的种群数量。
今年,保康县决定调出3万多亩耕地发展牡丹产
业。本届中国牡丹年会上,中国牡丹芍药协会也计划
在保康建立“中国野生牡丹种质繁育中心” 。中国牡
丹芍药协会会长王莲英憧憬道:“保康野生牡丹将在
全世界绽放!”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