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运动和疲劳

疲劳是指人体在持续一定的工作或运动后出现的工作能力暂时下降的状态,机能下降的意思是指不能维持特定的或正常状态时完成的工作或运动活动。例如很大肌力降低,很大速度下降以及跑步坚持不下去等等。
疲劳出现时,体内可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是一种防御性的生理反应。
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经过适当的休息或调整即可消除。
人体为什么会发生疲劳呢?关于疲劳产生的机制,目前有如下几种学
说:
1、中枢神经失调说,这种学说认为,人体连续的工作或运动,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之间的均衡性遭到破坏,造成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破坏了原有的动力定型,导致皮层下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引起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失调,是一种神系官能症。这种学说能够很好地解释因为训练过于紧张或学习工作用脑过于紧张而引起的精神上的疲劳。
2、能源物质消耗学说:机体在运动或工作时,各种能源物质的消耗比安静时有所增加,而且工作量越大,持续时间越大,其增加幅度越大,随着糖、脂肪、蛋白质等能源物质的消耗和体内维生素含量的下降以及无机盐,水份的减少,因而机体不能继续胜任工作,有的学者称之为“能源枯竭的疲劳”这种学说对于长时间大运动量的运动如马拉松比赛后产生的疲劳能作很好的解释。
3.疲劳物质蓄积学说:人体在进行短时间大强度的剧烈无氧运动时,氧供应不足,能量释放由糖的无氧酵解过程完成。此时,代谢产物和乳酸、尿酸、尿素、肌酐、肌酸等作为疲劳物质在体内大量蓄积,使肌肉活动产生障碍,产生疲劳,这就是为什么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速度和力量不能维持较长时间的原因。
4.机体内环境变化学说:长时间的激烈运动使机体内部环境物理化学变化的稳定性发生改变,致使皮层下中枢协调机能紊乱,引起某些内脏器官的机能改变,效率低下,而出现疲劳。
疲劳可分为以下几类:1、肌肉疲劳:表现为肌力下降,肌肉收缩时间和松弛时间延长,严重影响肌肉的快速协调动作。肌肉疲劳的,还可能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等感觉。2、神经疲劳:表现为大脑皮层机能低下,如反应迟钝,判断失误,注意力不集中等。此时,大脑皮层其他部位及皮层下中枢机能亢进,出现颈反射亢进,膝反射改变,脑干及小脑机能低下,动作协调性破坏和血压调节恶化。3、内脏反射疲劳:这时因为呼吸肌疲劳,呼吸变浅,变快,心脏发生疲劳,收缩压下降,舒张压上升,脉压减少,心电图亦发生改变。
另外,疲劳从发生的时间上还可以分为急性疲劳,慢性疲劳和过渡疲劳。发生疲劳后对人体的运动能力,工作能力和健康都不利,所以应当及时
消除疲劳。消除疲劳要有针对性,若是运动量过大或运动强度过大,应调整运动强度或运动量,若是营养缺乏应当补充营养。当然,消除疲劳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方法是睡眠。此外,还可以用物理的、心理的、药物的各种措施,如桑那浴、气功等等方法,使疲劳得到恢复。
疲劳看起来对运动不利,但是从辩证的观点来看,疲劳又是人体提高机能的需要。体育锻炼,没有疲劳就没有良好的训练效果。当身体活动时,体
内各种物质分解旺盛,新陈代谢加强,在休息时,尤其睡眠时,合成代谢就占主导地位,各种代谢产物逐渐被清除或氧化、机体得到完全恢复以后,潜在的工作能力要比原来的水平高,这就是运动生理上讲的超量恢复,所以可以说,一定程度的疲劳是身体进一步提高机能的基础。现在的运动训练采用的超负荷的大运动量训练就是这个道理。

电话:
微信:

标签: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