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中国茶道的典型:明中叶以后的茶人集团及其饮茶生活

在明代中期以后,还有一种很值得一提的养生活动,是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广泛兴起的饮茶生活及茶人集团的活动。
饮茶生活是唐、宋以来,文人生活文化的一个抉择方式。它是有异于嗜酒狂放生活态度,而以淡泊宁静生活为取向的另一种生活模式。历元以迄于明,至中叶的七朝(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1430— 1572),一百多年间,成为茶人集团的一种别具时代格的生活文化现象。
饮茶生活,是明代中叶江南五府地区,尤其是苏州府文人集团的时代风尚与特色。始生于集团成员间少数人的一种生活嗜好追求,而这种生活形态则渐被视为风雅可取的象征意义。而文人集团之间彼此观摩与影响,于是好事者也随之走茶运水,而鼓动一代风气。
文人集团皆向往性灵生活,因为性灵是文人创作的源泉,也是不得志于现世,或退守隐居的安身立命药方之一。而饮茶生活一旦进入文人集团性灵世界,彼此之间的交互融会,对提升生活文化,具有正面的效应。而文人集团中,有一部分特别钟意于茶泉的文人,则以茶人姿态面世。时人也渐以走茶运水的茶人集团视之。
茶人集团是指文人中对茶品有相同嗜好而又具有集体共识者而言。茶人集团内部成员,依其性情,志向有别,大抵上可区分为:隐逸茶人与寄怀茶人两个类型。至于意不在茶,而以集团酬游为核心生活者,则不在此列。
讲求闲适、真趣、清赏的生活态度,是茶人集团意识的一种精神追求方式。在传统文人的文化生活中,饮茶是透过茶品的谦德、幽趣的内涵,来达到超升性灵层次的高品味生活模式。
传统文人在专制时代,不论是在朝或居野,都有共通的时代苦闷与际遇不顺。而明代中期以后的社会,外有国家存亡的危机,内有安身立命的困扰。文人处此境遇,各有其调适的方式,或与世不争,或恬退放闲。此类狷行的文人,即与狂者恣意酒乡不同,而以茶为性灵之寄托,藉以寓志罢了。

电话:
微信:

标签: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