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饮茶与文物鉴赏

社会经济日趋安定富裕,器物玩赏成为名流富贾、文人闲士的珍藏、鉴赏与保值的搜集品物。而器物玩赏,很足以呈显社会的好尚时潮与动向,同时也是文人取得社会地位,以及展现个人才华、财富的藉助物之一。江南地区以及各地文人集团中,不乏以收藏器物显名于当代的例子。而这些知名收藏家,其中性嗜茶饮者,尤其值得注意。他们与富商时流,相互激荡出时代的风尚,而影响及于晚明时期。
在当时著名的收藏与鉴赏家中,有:黄琳、胡汝嘉多书画,罗凤藏法书、名画、金石、遗刻至数千种,何淳之的文王鼎、子父鼎很为名器。金润,正统戊午举人,书画清逸;王徽,天顺庚辰进士;严宾,所畜古法书名画颇多,
有藤床枣几,很称奇品,往来顾东桥、文衡山诸公之门。胡汝嘉,嘉靖乙丑进士。顾源,家有日涉园,甲于都城。少负俊才,高自位置,非胜流名僧,不与梯接。工诗翰绘事,书法怀琳,画山水师小米。年四十断荤酒,独处一室,禅榻净瓶,萧然壁观,宛然一老烂头陀。姚淛,工词翰,兼写梅枝,辟园秦淮之东,名日市隐,颇饶林麓之胜,召邀一时名士。司马泰,嘉靖癸未进士。姚汝循,嘉靖丙辰进士,罢归与词人韵士,为弹筝邀笛之游,老于秦淮之上。其中名流,除何淳之为无锡人之外,皆为南京当地文人集团,又多为明代中期人物,同时也都是嗜茶人士,这些器物玩赏名家,与饮茶性灵生活之间,有极为密切之关系。
再如“真赏斋”主人华夏,也有图史之癖。文征明雅同所好,岁辄过之。宴谈之余,焚香设茗,手发所藏,玉轴锦幖,烂然溢目。华夏所藏书法之珍,皆魏、晋、唐贤剧迹,宋、元以下不论;图画、器物,则为其次。无锡华家皆出南齐华宝之后,世界高赀,诸华之盛,为江南一大望族,又皆雅嗜珍藏,而走茶运水,茶友往来,则为其寄怀的余事。时人说:贵家子弟,往往致饰精舍,炉香、瓶卉、珍玩种种罗列于前,而一本书也未曾手阅,却告诉人说:此我读书处也。语意虽在反讽时人的浮华不实,实际正好反应当时雅好珍玩的社会风气。而这种风气的形成,有助于饮茶性灵生活文比的提升,对于一个具有时代格的风尚而言,正是商品经济繁荣景象的写照,本不必以道德价值观作为唯一的判断。
董其昌在书画题跋中曾提到“晴窗啜新茗重题”。书法题跋,本质上即是赏鉴之意,而在啜茗流程中重提,则是器物赏玩与茶事合一的佐证。陈继儒提出评赏古人书法名画五宜,其中之一为春茶初肥之时,可以焚香评赏。董、陈二氏皆为松江文人集团领袖之一,又是寄怀茶人与隐逸茶人的典范人物。正说明器物赏玩与焚香品茗之间,有互通合一的文化现象。
李日华在《春门徐隐君传》中,也提到二者结合为一,提升饮茶性灵生活的例子说徐氏:绝意进取,日繙庄老,哦陶杜诗自适,产不及中人。洁一室,炉薰茗碗。萧然山泽之癯也。性嗜法书名画,评赏临摹,日无虚晷。徐氏隐君子,则是隐逸茶人中饮茶性灵生活的典型人物。晚明文人集团绝意进取功名者,有一部人士则投身器物赏玩,日以品茗焚香消融为事,被目为清流的人物,后逐渐由文人集团中分衍而出。
晚明江南五府,商品经济发达,器物赏玩号称大家,前有嘉兴项玩汴,后有松江董其昌、陈继儒等,其他名家好事者不胜枚举。又因饮茶风气日盛,壶器尚紫砂,名家壶制,价至数金。名壶、名茶流进豪富赏鉴家、文人集团成员居家生活中,逐渐成为赏析品评之时的精品。

电话:
微信:

标签: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