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等引起失水,人就会头晕、乏力、口干、消瘦,就需要赶快补充液体。一位健康的人每天平均要饮用3升左右的水,在炎热的夏季参加体力活动的人一天甚至要饮用十多升的水。水和空气、食物一样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一个人如果没有水,4天左右就会进入昏迷状态。8到12天就会死亡。如果有水而没有食物,生命往往可以维持21天左右。 专家认为不喝水,会因自身产生的废物而中毒。当肾排走尿酸和尿素时,这两种东西必须溶于水中。如果人体内没有足够的水分,废物便不会有效地排泄,其中的物质积聚起来形成肾结石。水分对消化和代谢的化学反应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将养料和氧气通过血液带到细胞,并通过排汗帮助冷却身体。水分还是人体关节的润滑剂。 人体需要水来帮助呼吸,肺必须是湿润的才能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单是呼吸就可能每天消耗约0.5升水。因此,如果不喝够水,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都可能受损。一位美国肥胖症治疗专家说:“要是不喝足水,许多人就会出现体内脂肪过剩,肌肉弹性下降,消化功能减弱,体内毒性增加,关节和肌肉酸痛、水分潴留。”水分潴留的原因是,不喝够水。专家们还认为,喝适量的水是减肥的一个关键。想要减肥的人如果不喝够水,体内就不能充分地代谢脂肪。 实践证明,人体失去10%的水,就会产生酸中毒,失去20%25%的水分就会死亡。水是构成全身组织和液体的主要成分,它能调节水温,在人体内是主要的溶剂,一切生理代谢活动都在水中进行,从而来完成体内物质的吸收和运送,如养料,氧气的运送和废物的徘出。水还能调节生理机能,使肌肉、皮肤更富于弹性。 至于水的需要量,则取决于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消耗的多少,还要因年龄、环境、活动量、食物的质量以及健康的状况不同而不同。婴幼儿时期,年龄越小,对水的需要量则越多。幼儿期体内水分相对较成人多,约之体重的70%至75%。当气温高、湿度小,活动很大时,应有较多的水来补偿消耗;在发烧、呕吐、腹泻时更应注意补充水分。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要喝2.5升水,一天喝一升水,只能勉强地活下去。身体高大的人,要比瘦小的人多喝一些水。哺乳妇女,要分泌奶水,每天要多喝一升水。在炎热的夏天,大量出汗,要喝更多的水。气温在38摄氏度时,参加劳动或体育活动,喝水成几倍增加,有时一天能喝进去15升水。老年人要多喝点水。因为步入花甲以后的老人,体内水分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呈现慢性脱水现象。如皮肤细胞水分减少,使皮卜脂肪和弹性组织减少,皮脂腺分泌降低,皮肤变得干燥、皱纹增多;水分不足还会影响唾液、胆汁、胃液分泌,老人因而会感觉精神萎靡、消化功能障碍、便秘等。老人长时间不饮水,使体内血液循环中水分降低,易致心脑血管的血栓形成。这些都是由于老人大脑中的饥渴感受中枢变得迟钝所造成的。 因此,为了健康长寿,老人要养成即使口不渴也要每天喝点水的习惯。一般每天喝水以1000—1500毫升为宜,每日三餐前半小时喝点水,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 有一些疾病,排尿增加,需要随时喝水补充,糖尿病人排尿在8升以上,有的高达15升。尿崩症病人,排尿更多,个别病人一夜排尿48升,病人口渴难忍,要不停地喝水。夏天常常流行腹泻病,病人腹泻呕吐,短时间内可以失去大量水分,一般说,大便量在3升以上,就能发生休克甚至死亡。这
时,紧急补充水分是救命的特效方法。严重的病人,喝水不能被吸收,只好求助于静脉滴注。严重脱水,开始一两个小时就要滴进3—6升液体,一天要滴进8—12升液体。人体失去水分,就要补回来,口渴就应喝水。健康人不必担心水分过多,因为人体有一套复杂而精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调节人体内水的出入量,保持人的平衡。 专家们认为人体饮水与各种疾病有关。根据日本《东京新闻》报道,癌症、脑血栓和心脏病是夺取生命的三种主要疾病,其发病率很低的县是长寿县冲绳。主要原因据说在于该县的饮用水中含碳酸钙。冈山大学名誉教授小林纯说:“调查发现,冲绳河水中钙和碳酸钙的含量相当于日本河水中钙和碳酸钙含量的平均值的10倍。从各都道府县的死因数据和水质的关系来看,水中钙和碳酸钙含量的多少,显然同心脏病,癌症和脑血栓发病率的高低有关。小林纯教授说,一般认为,水质的酸性现象容易引发脑血栓,但是,服用饮用水中碳酸钙的含量丰富,就能防止这种病的发生。水林纯教授主张每日摄取一定量的碳酸钙。他说:“为了预防脑血栓,我每天都服用两克沉淀碳酸钙,并坚持了35年。我想,我从不生病也是与此分不开的。” 美国专家认为,目前有许多人处在一种失水的病态。如果没有水,人就要被自身产生的废物毒死。人体肾脏消除的尿酸和尿素,都必须靠水溶解,若没有足够的水,废物就不能有效消除,导致积累成肾结石。在消化和新陈代谢的化学反应中,水也起着重要作用,水经由血液运送营养和氧气供给细胞,通过排泄汗液使身体表面降温。人体甚至需要水来进行呼吸,肺必须保持湿性才能吸收氧气而排出二氧化碳,估计人体每天由呼吸散发出几乎半升的液体。若不充足地喝水,那么在人体生理机能上的每个方面皆会倍受损伤。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