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口腔科病症的食疗


(一)概说 众所周知,口腔是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之一,是人体与外界相连的孔窍,为摄纳饮食的门户。人体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全部是经过口,并且在口腔内对饮食物通过咀嚼运动先进行粗加工后,再进入到胃肠道被进一步消化和吸收的。同时口腔又参与了人体的种种机能活动,具有语言、发音、咀嚼、吞咽、辨味,有时还可替代鼻腔保持呼吸等一系列重要功能。尤其是口腔位居面部,直接影响着人的面部美容。完整的口唇,整齐洁白的牙齿,伸缩自如灵巧的舌体,可使唇颊丰满,肌肉张力协调,面部表情生动、自然,给人带来自信心。若牙齿缺损,唇颊塌陷,脸部肌肉不协调,人即显得苍老。由此可见口腔的保健卫生对于保持人体身心健康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1.生理特点 口腔位于消化道的上端,为一不规则的六面体空腔。前方是上下口唇,两们为颊部,上方有硬腭和软腭,下方是舌和口底,后方是舌腭弓与咽喉相连。其间包括了牙齿和牙周组织,上下颌骨和各部粘膜,肌肉和腺体组织。了解和熟悉这些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有助于更好地防止口腔疾病的产生。 (1)口唇:位于口腔之外口,分上唇和下唇。唇的外部为皮肤,内部为粘膜,中为肌性组织,内含丰富的血管。正常的口唇颜色为粉红色,唇质柔细、润泽。口唇主要参与言语、发音、饮食等运动。 (2)牙齿:人的一生共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恒牙一共有32颗,一直伴随人的大部人生,至花甲之年后开始逐渐脱落。牙齿的功能主要是咀嚼食物。当食物送进口腔后,通过牙齿的切断、撕裂、磨碎等一系列组合运动,对食物进行粗步加工,为食物进入胃肠道更好地消化吸收营养物资打下良好的基础。 (3)牙龈:牙龈是覆盖在牙槽骨边缘区和包围牙颈部的一部分口腔粘膜组织。牙龈呈粉红色,与牙齿紧贴处有明显的弧行分界线,它能承受缓冲和适应牙齿的咀嚼运动所带来的摩擦和压力。 (4)舌:舌由肌肉组成,是口腔的主要器官之一,亦是人体唯一能外露的器官。舌分舌体和舌根两部分,两者以人字沟为界线,前2/3为舌体,后1/3为舌根,舌上面称舌面(又称舌背),舌下面称舌底(又称舌腹),舌表面有粘膜层,薄而透明。粘膜上有三种舌乳头,即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后两种乳头内含有味蕾,主要感受味觉。正常的舌象应是淡红色,薄白苔。舌体柔软,运动灵活自如,颜色淡红而鲜活,胖瘦适中,舌苔色白,颗粒均匀,薄薄地铺于舌面,不粘不腻。现代医学认为,舌的上皮细胞代谢异常活跃,神经分布丰富,血液供应充足,血管表浅,因此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人体内部脏器极轻微的异常变化就能迅速在舌上反映出来,故有“舌为人身之镜”之说。中医诊病通过观察舌象来推测体内五脏六腑、阴阳气血变化有其一定的道理。运动灵活、感觉敏锐的舌,主要有调节语言、搅拌食物、辨别味觉及推送食物、吞咽等功能。除此之外尚有颊、腭、软骨、涎腺等口腔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口腔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其特殊的形态结构而各具其独特功能,并共同协调形成了口腔特有的司吮吸、行咀嚼、辨五味、助消化、行吞咽、发语音、调呼吸、丽面容等生理功能。诚如古代中医在《太平圣惠方》中所言:“夫口者,为脏腑之门户,呼吸之机关,纳滋味以充肠胃,
通津液以润经脉。”又因口腔位于人体上部,是全身经络的交会处,故曰“诸经皆会于口”。通过经络将口腔与全身五脏六腑相连,一旦口腔某个组织发生病变,即可连锁引起人体一系列病变。反之如若脏腑有病,亦可通过经络反馈于口,导致口腔病变。 2.病理特点 口腔为人体的一部分,引起口腔疾病的病因亦不外乎外因六淫、内伤七情及不内外因三大类。这些病因既可直接作用于口腔,亦可在一定条件下导致脏腑病变,进而通过经络的络属关系影响口腔而致病。其病理特点为: (1)口为门户,邪从口入:外邪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在其侵犯人体致病时的主要途径之一,便是口腔。当口腔这个人身之门户的守卫防御功能下降时,便可导致机体或口腔本身一系列的病变。在六淫致病中,火邪是很常见的口腔致病因素之一。此乃因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燔灼升腾,故其病证多表现在人体的上部,如头部、面部,口腔位于面部,当然所害难免。又因口腔具有咀嚼、吞咽、发音、消化等功能,均需唾液为滋润相助。唾液乃是人身之津液,而火邪患病,很易消灼津液,而使人体阴液耗伤。由于津液被灼,不能上承滋润口腔,以致于口舌生燥,口唇干裂。又因火邪极易生风动血,迫血外溢于脉络之外,故而常见于口腔患部充血或出血。如临床上多见的齿龈出血、舌衄等症。当火毒之邪侵入到血分之后,又可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而发为痈肿疮疡,如牙龈痈肿、口腔粘膜溃疡等病证。 六淫之一的燥邪,亦是口腔疾病中较常见的致病因素。燥为秋季的主气,俗称为“秋燥”。燥邪致病的特点为干涩,易伤津液,其侵犯人体的途径多为口鼻。口腔内的津液被燥邪所伤,以致唇、齿、舌等失去滋润而出现皲裂、干燥、脱屑、脱皮等一系列干燥症状。如若风邪为患,其特点是善行而数变,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口腔被风邪侵袭后,局部可有肿胀、发痒等症。如口唇部的血管神经性水肿,临床上常表现为发病突然,口唇在数分钟内即可发热、肿胀,有时肿胀可呈游走性,继而迅速发展为水肿等具有风邪致病的典型特点。至于寒邪与湿邪,常常与风邪挟杂一起侵犯口腔,如风寒牙痛,常表现为起病急骤,其疼痛为抽掣状,得冷痛甚,遇温则疼缓。风湿之邪侵犯口腔,浸渍肌膜,常使口腔粘膜发生糜烂、水肿,甚则起脓疱、渗出液体等症状,如疱疹性口腔炎等。 由此可见,外界六淫致病于口腔,较常见到的为火、燥、风三种邪气,其次为湿、寒二邪。六邪之中,它们既可单独致病,又可以互相夹杂两、三种邪气同时作用于人体而引起日腔病变,并且在病变过程中,各种邪气之间又可以相互转化,而使症情迁延和复杂。如此等等,均需临诊时细细分辨,方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2)口腔病损特征:口腔局部病损表现与机体整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密切关系。口腔局部病损可直接从其形态、大小、颜色、质地、发生发展过程以及病损发生部位,了解与哪些脏腑经络有关,从而了解到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这对于诊治和预防口腔疾病是重要的。口腔局部病损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斑:为皮肤或粘膜局部颜色的明显改变。既不高凸,也不凹陷,多呈圆形、椭圆形或线型,其颜色有白、红、紫、黑之别。红斑压之褪色的多属血分有热,压之不褪色的多为血瘀,红而带紫色为热毒炽盛;白斑多因阳气不足或气滞血瘀所致;黑斑多由肾亏所由。口腔疾病中如口腔粘膜白斑、多
形性红斑、复发性口疮、急性感染性口炎等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斑块病损。 ②疱疹:为皮肤或粘膜内局限性半球状腔隙隆起。腔内含有液体,水疱内含浆液,呈透明黄白色,血疱内含血性液体,脓疱内含脓汁,呈浑浊黄色。粘膜之疱壁较薄容易破裂,破后形成糜烂。多因湿热毒邪所致,常见的病证有疱疹性口炎、疱性多型红斑等。 ③糜烂:为皮肤或粘膜浅表性破损。由于疱疹血疹破损,露出潮湿的鲜红创面,即为糜烂。愈后一般不留疤痕。多属湿热所致,如口癣、口糜等病证。 ④溃疡:为粘膜或皮肤表面局限性组织缺损凹陷。较糜烂为深,多为热毒积聚。皮肉腐烂成窟状,肉色红嫩为气血充盈,肉色紫暗为血瘀,肉色淡白为气血不足,溃疡日久不愈者为脾虚血虚。常见的口腔病证有复发性口疮、多种感染性口炎、过敏性口炎、坏死性龈口炎等。 ⑤皲裂:为皮肤粘膜上线形裂缝。多由血虚风燥、血热、血瘀所致,如唇风、唇炎、口角炎、裂纹舌等口腔病证。 ⑥萎缩:主要指肌肤粘膜发生病理性萎缩。上皮变薄,组织体积缩小,多因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肝肾阴亏等脏腑功能不足,气血化源不足,而致肌肤粘膜失于濡养。病程多呈缓慢过程。临床上多见舌炎、剥脱性龈炎、镜面舌等口疾。 ⑦假膜:粘膜发生病变后生出白色膜样物,称之为假膜。其颜色、薄厚、大小可不同,此与疾病程度、病损性质有关。多由湿邪脾虚所致,如常见的鹅口疮等病证。 3.保健重点及措施 口腔保健是维护和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及防治口腔疾病的重要措施。又因口腔为人体呼吸、消化道的门户,亦是外邪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健康,不仅可以预防口腔疾病,同时对于防止呼吸道及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亦有着重要作用,诚如《直指方》所言:“百物养生,莫先口齿”。 (1)小儿口腔保健:儿童正当身体发育之极盛时期,需要有良好的口腔环境,正常的口齿功能,才能将营养物质输送体内,以保证身体的健康发育。因此口腔保健必须从婴幼儿时期就加以注意。 ①婴儿口腔保健:婴儿初生时,往往口腔中留有秽液(羊水等物),若不及时处理,容易引起各种口腔疾患。故而当婴儿出生后,在啼声未出之前,即需用消毒棉花或纱布裹指揩净口中污秽之物,以免吸入或吞入引起新生儿呼吸道或消化道的并发症。再用黄连素0.5克加水少许隔水蒸,将药汁少许滴儿口中用温开水送服,或用金银花、黄连、野菊花、生甘草各3克煎汁以少量给吮吸,以泻胎毒,并可避免一些口腔疾病的发生。 ②小儿出牙时,由于牙龈发痒,口水增多,部分幼儿会出现发热、牙龈红肿疼痛等症状,应酌情用清热解毒药液如黄连、银花、甘草液漱洗,或用软布轻轻擦拭口腔。在喂奶前应先将奶头擦洗干净以保持口腔清洁。由于小儿口腔粘膜非常娇嫩,易弄破感染,故家长在给小儿用小匙喂食时应耐心慢慢、轻轻地喂,切勿用手指将食物向口内硬塞。临睡前不要吃食物、喂奶等,以免口疾的发生。 ③养成良好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当小儿3岁时,乳牙已出生于口腔之内,此时家长应慢慢地教小儿如何使用牙刷及正确的刷牙方法,使孩子从小
养成漱口、刷牙等保持口腔卫生的良好习惯。 (2)成人口腔保健 ①常漱口:漱口是口腔保健的基本措施,它能清除口中浊气糟粕,清洁口齿,保护牙齿健康。一般提倡在饭后、临睡前必须漱口,在吃甜食之后应及时漱口。 ②勤刷牙:刷牙是清洁口腔、保护牙齿的很好方法,不仅能清除口腔内的污物,包括食物残渣与部分牙菌斑,而且还起到按摩牙龈的作用,增强口齿的抗病能力。 ③叩齿:叩齿是中医养生、牙齿保健的一种有效措施。现代科学认为,叩齿能兴奋牙体和牙周组织的神经、血管和细胞,促进牙体和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其抗病能力。具体方法是:先心静神聚,口轻闭,然后上下牙齿相互轻叩30次左右。所有的牙齿都要叩接,用力不可太猛,要防止咬舌。一般每早晚各1次,其叩齿的力度视各人耐受为度。 ④运舌:运舌又称揽海。其具体方法为:用舌头在口腔里,牙齿外,左右上下来回运转30次以上,等到唾液增多时鼓漱10余下,分一口或几口咽下。现代医学认为,唾液为人体的一部分,有消化、杀菌、湿润和清洁口腔、保护粘膜作用,对维护口腔及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因此运舌对于防止老年性口腔粘膜、舌体萎缩有一定效果,并能防止口臭,还能刺激涎腺分泌增加,滋润胃肠,有助于脾胃功能。 ⑤牙龈按摩:按摩牙龈不仅能保持牙齿清洁,少患牙病,而且可排除龈沟内的分泌物,能改善局部气血循环和舒筋活络,使牙龈上皮坚韧,提高牙周组织对外界损伤的抵抗能力。具体方法为:晨起或睡前及刷牙后,洗净手,用手指和食指分别放在牙齿的唇舌侧龈上,上下前后按压揉搓,稍用力按摩,并徐徐由牙龈方向向龈缘方向移动。每次2~3分钟即可。 ⑥合理饮食:口腔是饮食的门户,饮食不当,亦会导致口腔疾病,故合理的饮食对预防口腔疾病非常重要。首先要求食物进入口腔后,要充分咀嚼,这样能刺激唾液的分泌,冲刷污物,发挥按摩作用,使牙周组织强健。平时的饮食要求适量,多食清淡富于营养之品,多吃水果或开水,少食辛辣香燥、煎炒炙博等热性食物。食品冷热温度宜适中,不要食得太烫,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当口腔有疾患时,可以根据病情分别选择软食、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如当口腔粘膜糜烂红肿疼痛时,宜服清凉无渣甘淡的流质饮食,如绿豆粥等。勿食过咸、过热及生硬之品。平时尤须戒抽烟忌喝酒,这是预防口腔癌前损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电话:
微信:

标签:

上一篇:虾仁茄子罐

下一篇:荸荠炒芹菜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