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猝死


猝死,又叫急死。其中,发病后几秒钟死亡者,叫“即刻死”;1小时之内死亡者,叫“很急死”;1~24小时内死亡者,叫“急性死”。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发病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 猝死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心脏疾病引起的(占首位),其中又以冠心病很为常见。发病后即刻死亡者,几乎100%是心血管病;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者,80~9O%是心血管病;发病后24小时死亡者,50~60%是心血管病;心源性猝死中冠心病占55~90%。心脏猝死,经大量调研的分析提示:心肌梗塞及心电不稳导致的过早搏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是直接死亡的原因。其次是心脏病人中因慢性腹泻、大量呕吐和长时间发热出汗,以致因血液中低镁而引起心脏骤停的猝死。再次,脑血管意外(脑溢血、脑栓塞等)、急性喉炎性喉水肿、食管静脉曲张性大出血、急性坏死性出血性胰腺炎、羊水栓塞、急性中毒性痢疾,各类心脏病急性心衰等也均可引起猝死。 猝死的显著特点是:“健康人”或是病情已处于稳定状态的人,出人意料地骤然发病而来不及救治。猝死者平均年龄偏轻(多在30~50之间);多数患者猝死前无明显征兆,且常在工作中、旋途中或睡眠中突然死去。所以人们称急死为可怕的猝死。 鉴于有部分猝死病人,在急死发生前有一些征兆。如冠心病人心肌梗塞前有顽固性心绞痛发作,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脉搏摸不清楚;
有的患者,较长时间不进饮食,或腹泻与呕吐剧烈,因低镁或血液中镁离子不足容易引起心跳骤停;高血压病人剧烈头痛、呕吐与半身麻木感;中毒性痢疾病人的高热、躁动、谵妄(说胡话)等等,这些都是一些猝死的先兆。但只要提高警惕,注意预防,救治措施得力,也常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预防与救治猝死的措施 1.凡有心脏病的人,要时刻警惕心脏病发作,随身携带心脏病急救药或“急救盒”,并告诉周围的人急救药品(或药盒)的紧急用法。 2.凡有高血压病的人,要懂得什么是“高血压危象”,并随时检测血压,用中西医药控制血压,保证充足睡眠,防止情绪激动,控制体重。 3.一旦病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应立即用拳头猛击其左侧心前区(以不致打断肋骨为度),反复3~5次,使机械能转变为电能,以消除患者的异位心律,有些常被救活。同时立即实行人工呼吸、(如口对口呼吸)、胸外心脏按摩。在做这些抢救时,要先解开患者领扣、腰带,拉出患者舌头,撑开患者牙关(很好在上下牙间垫以橡胶、塑料或手帕之类软物,防止咬破舌头);同时大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有氧气设备,应立即给病人吸氧。如有医药条件时,可给病人注射利多卡因,每次50~100毫克,或心脏直接注射肾上腺素、肌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或阿托品(以上药物,均为每次1支)。 4.对因低镁引起的心脏突停,可采用25%硫酸镁10毫升肌肉注射,必要时2小时后再重复注射1次。为防止病人被救活后再发生心脏骤停,除采用“心性猝死”措施抢救外,还应设法迅速补充含镁量高的食品,如米粥、玉米糊、蔬菜汁、花生酱、牛奶、鱼或肉汤等。对长期腹泻或大量呕吐的心脏病患者,尤应十分注意镁的补给。 5.对患有心脑血管病、食管静脉曲张、长期气喘或肺心病者,在他们单独活动或睡眠时,只要出现任何不适感觉,或发现有某些异常征兆时,即应十分警惕,密切注意观察和尽可能地早予防范,如:心脑血管病患者注意不可过劳,减少剧烈活动;高血压患者有头痛、头晕、耳鸣、恶心、烦躁时,立即予以测血压,服降压药,用手按摩涌泉(左右足各200次);肝病与食管静脉曲张者,饮食务必细嚼慢咽,禁食粗硬食物。上述病人,不论在家中、工作中或外出时,如有某些不适感觉,均应与随行者或周围的人先打招呼,以便他们预作准备,防止猝死情况的发生。 6.一旦发生猝死,应一面立即抢救,一面迅速与有关方面联系,以很快速度请医师或送医院抢救。

电话:
微信:

标签:

上一篇:九分法表

下一篇:化学烧伤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