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一些社会活动和学术活动,在述及到一些参加者的顺序时,往往都是“按姓氏笔划”或”姓氏音序”来排列姓名的。这里所说的“姓氏”,实际上是一个偏义复词,是指的姓,而“氏”的意义已经消失,或者说,“氏”的意义已经附着在“姓”的意义之上了。然而,在先秦时代,姓和氏是既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与现今所说的姓氏是有所不同的。 据有关资料记载,人类很初不仅没有名字,而且,连姓氏也是没有的。在未有姓氏以前,人们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那时,人们刚刚脱离动物界,也就是从猿到类人猿,再到类猿人,很后到人的时代,也就是考古学上所说的旧时器时代的初期或中期。那时,生产力低下,人还处于群居时代。人类过着昏昏噩噩的蒙昧时代的生活,不仅不限制性交、生育,而且也不分亲疏老少,只要是异性,就可以进行交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群婚制。这样,母系氏族公社的世系就只能按母系来计算了。当时的人就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了。 我国很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的是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诗篇是赞颂母亲的。比如,《玄鸟》篇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长发》篇说:“有娥方将,帝立子生商。”《生民》篇说:“厥初生民,时维姜厵。”《闭宫》篇说:“赫赫姜闭,其德不回,上帝是依。”这些诗篇,都是商周祭祀祖庙的乐章。而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这些诗篇赞颂的都是他们的母亲,而没有他们的父亲。自然,谁也不会说他们没有父亲,而是由于他们无从知道谁是他们的父亲,所以,只赞颂了他们的母亲。这是
地道的母系氏族社会。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姓”字的解说是:“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等编撰的《白虎通义》在解释“姓”时,也这样说:“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