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从中唐到20世纪初的姓氏

唐代中叶的安史之乱以及后来的军阀割据,使得东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许多世家大族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士族门阀制度完全崩溃。早从汉文帝时就开始了察举、贤良方正制度,中经汉武帝时的教廉、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再到随唐时期的进士科、博学鸿词料,等等,封建统治阶级选拔人材的制度逐渐地完备而兴盛起来。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前途取决于考试而不取决于出身门第,姓氏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自然地越来越没有多大意义。不仅姓氏的等级之分已不甚明显,而且连姓氏的顺序排列,也不是很重要的了。 本时期中,姓氏变化很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各民族姓氏的融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又多次出现过民族间的大融合。因而少数民族使用汉姓和汉民族使用少数民族姓氏的现象已并非罕见。但是,在本时期中,其他民族与汉民族之间,不仅交往更频繁、更深化,而且还多次地出现
了少数民族人主中原的事。在这样的政治、社会背景下,各民族之间的姓氏融合当然也就更加广泛更加细密了。具体表现是,我们有很多一直使用着的姓氏,或由汉民族的姓氏吸收其他民族姓氏的成分融汇而成,或由其他民族姓氏吸收汉民族姓氏的成分融汇而成,但仍保留着少数民族姓氏的痕迹。如: 长孙氏,出自拓跋,后魏献帝拓跋与邻七分国人,以兄弟分统之。河莫雄为南部人,后改名仁,号为拓跋氏。至孝文帝,以拓跋皇枝之长,改为长孙氏。 万俊氏,原为鲜卑族的部落名,后为复姓,宋代有人的姓名为万俊瘈。字文氏,本出辽东,南单于之后。有葛乌兔为鲜卑君长,世袭大人,至普回,因猎得玉玺,自以为天所授。鲜卑谓天为宇文,因号宇文氏。西魏有 大丞相宇文泰。 慕容氏,高辛少子,居东北夷,后徙辽西,号鲜卑国于昌黎棘城,至涉归为鲜卑单于。自云:“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或云冠步摇音讹为慕容。十六国时期,有西燕国君慕容永,前燕国君慕容昧,后燕国君慕容宝、慕容盛、慕容熙;还有北宋大将军慕容延等等。 尉迟氏,与后魏同起,号尉迟部。孝文帝时,改为尉迟氏。唐初有大将尉迟恭。 呼延氏,匈奴四族有呼衍氏,入中国改为呼延氏。西汉匈奴单于有“呼眨邪”,北宋有大将呼延赞。 其他还有慕舆氏、独孤氏、赫连氏、拓拔氏、沮渠氏等等姓氏融合,不胜枚举。


电话:
微信:

标签: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