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少数民族人主中原的事。在这样的政治、社会背景下,各民族之间的姓氏融合当然也就更加广泛更加细密了。具体表现是,我们有很多一直使用着的姓氏,或由汉民族的姓氏吸收其他民族姓氏的成分融汇而成,或由其他民族姓氏吸收汉民族姓氏的成分融汇而成,但仍保留着少数民族姓氏的痕迹。如: 长孙氏,出自拓跋,后魏献帝拓跋与邻七分国人,以兄弟分统之。河莫雄为南部人,后改名仁,号为拓跋氏。至孝文帝,以拓跋皇枝之长,改为长孙氏。 万俊氏,原为鲜卑族的部落名,后为复姓,宋代有人的姓名为万俊瘈。字文氏,本出辽东,南单于之后。有葛乌兔为鲜卑君长,世袭大人,至普回,因猎得玉玺,自以为天所授。鲜卑谓天为宇文,因号宇文氏。西魏有 大丞相宇文泰。 慕容氏,高辛少子,居东北夷,后徙辽西,号鲜卑国于昌黎棘城,至涉归为鲜卑单于。自云:“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或云冠步摇音讹为慕容。十六国时期,有西燕国君慕容永,前燕国君慕容昧,后燕国君慕容宝、慕容盛、慕容熙;还有北宋大将军慕容延等等。 尉迟氏,与后魏同起,号尉迟部。孝文帝时,改为尉迟氏。唐初有大将尉迟恭。 呼延氏,匈奴四族有呼衍氏,入中国改为呼延氏。西汉匈奴单于有“呼眨邪”,北宋有大将呼延赞。 其他还有慕舆氏、独孤氏、赫连氏、拓拔氏、沮渠氏等等姓氏融合,不胜枚举。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