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比如:
子路率尔面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国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由,子路之名。因为是对孔子说话(学生对老师,下对上),所以自己称“名”。 “求,尔何如?”“赤,尔何如?”“点,尔何如?” 求,冉有之名;赤,公西华之名;点,曾皙之名。冉有、公西华、曾皙都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在这里和他们对话,属“上”对“下”,所以直呼其名。 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时,直呼其名,是一种不礼貌的做法。按照封建社会以“忠孝”立国的礼制,对于君主或自己长辈的名,更是避而不提,否则,就是”大不敬”,甚至“大逆”,这就是中国特别有的避 讳制度。 中华人物姓、名、字的排列,是姓在前,名次之,字又次之,号再次之。 这一点,与多数外国人不一样。比如: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医学家傅山,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别号公它。 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名字,那么,这两个以上的名字的排列,谁先谁后,也是有讲究的,比如: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 字、号也如此,比如: 清代文学家王士禛,因避世宗讳,改名士祯,字子贞,一字贻上,号阮享,自号渔洋山人。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