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常见的化脓性脑膜炎。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少年儿童多见。 临床症状 流脑的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患者开始时一般都有发烧、嗜睡、剧烈头痛,有时伴呕吐,皮肤上可见到针尖大小或粟粒大小的出血点,用手压出血点不退色。病人如不及时治疗,病情会很快发展,可出现昏迷、抽风、血压下降等,危及生命。但是,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绝大多数是可以治愈的。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流脑病人和流脑带菌者是流脑的传染源。流脑病原菌为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在体外活动力极弱,在干燥、寒冷、月光下很快就死亡,对一般消毒剂如漂白粉、来苏水儿、酸均敏感。抗菌素类药物在短时间内也能将其杀死或抑制其生存。 脑膜炎双球菌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借飞沫传播,如通过咳嗽、喷嚏、说话时喷出的飞沫直接在空气中传播,健康人吸入带有病原菌的空气后,病原菌自鼻咽部进入血液,形成菌血症,很后局限于脑膜、脊髓膜而发病。 预防 预防流脑应做到: 冬春季节,要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抗高肌体抗病能力。 冬季要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勤晒被褥;在有人患呼吸道疾病时,要做好隔离和进行食醋熏蒸等室内消毒工作。 流行季节要注意流脑的预防。预防可选用2%~3%黄连素,或0.3%呋喃西林,或1∶3000杜灭芬液滴鼻、喷喉。 积极接受流脑菌苗的预防注射。 早晚用淡盐水漱口。此外,吃大蒜也有助于预防本病。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