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因治疗不及时或失当而导致伤阴或伤阳的危象,则分别表现为: 伤阴:泻下无度,质稀如水,色黄混浊,小便短少,皮肤干燥或枯瘪,目眶及前囱(前脑门)凹陷,啼哭无泪,精神萎靡或烦燥不安,口渴引饮,齿干唇红,舌绛(深红)无津或起芒刺。 伤阳:暴泻不止,便稀如水,面色苍白,神疲气弱,表情淡漠,四肢厥冷,冷汗自出,舌淡苔白,脉象沉微。 如果见到这类危象,很好还是到医院去请专科医生治疗,待情况有所好转后再进行食疗,以免发生意外。 为了使小儿不致发生腹泻,或得病后早日痊愈,平时应注意以下一些方 面: 第一,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宜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乱吃、多吃生冷食品,尽量少吃零食。食品应新鲜、清洁,凡变质的食物,不可喂养小儿,亦不宜过食肥厚、粘腻之品。 第二,合理喂养。婴儿要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及小儿有病时断奶。添加辅助食品时,品种宜逐渐增加,变换不宜过频,要使婴儿逐渐适应新的食品后,才渐次增加其他食品。孩子食欲不振时,不要强制进食。 第三,加强户外活动,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尤其应避免腹部受凉。 第四,得病后,应注意控制饮食。轻症患儿,宜适当减少乳食,缩短喂奶时间和延长间隔时间。重症患儿,初起须禁食8~12小时,随着病情的好转,才逐渐恢复母乳或米汤等易于消化的食物,特别注意少吃油腻食品。初愈后仍应注意饮食调养。第五,严密做好病程记录,每天都要记录粪便的次数、颜色、性状、气味及其混杂物等,并应详细观察全身症状、按时探测体温,以了解病情发展和痊愈情况。 第六,如患者是婴幼儿,应勤换尿布,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每次大便后,宜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扑上滑石粉,以免发生红臀。辨证食疗: 1.风寒泻 (1)红枣生姜茶 【组成】红枣(炒焦)10个,生姜(炒)30克。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止泄泻。 【用法用量】水煎,代茶饮。 (2)扁豆茶 【组成】扁豆适量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适用于湿泻之泄泻频作,大便清稀如水,不甚臭秽,院腹胀满,头晕纳呆,面黄沉困,苔白腻,脉濡缓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渣,取汁。代茶频频饮之。 (3)干姜茶 【组成】茶叶60克,干姜30克。 【功能主治】温中止泻,适用于胃痛,腹泻。 【用法用量】将上药研和,每服3克,1日2~4次,开水冲泡,代茶徐 饮。 (4)石榴叶茶 【组成】石榴树叶60克,生姜15克,食盐30克。 【功能主治】温中止泻。适用于急性胃肠炎寒泻症。
【用法用量】上3味同炒黑,煎汤,取汁,代茶饮。 (5)柚姜止泻茶 【组成】老柚壳9克,细茶叶6克,生姜2小片。 【功能主治】温中,理气,止泻。适用于腹中冷痛、腹泻如水样。 【用法用量】先将前2味同研成细末,再把生姜煎汤,候温,送服前2味细末。每日1剂,上、下午各服1次。(小儿减量) 【注意事项】忌生冷食物、鱼类、猪油1周。 (6)焦米粉 【组成】陈仓米适量。 【功能主治】和中健脾。运用于腹泻。 【用法用量】磨粉后炒焦,每服3~6克,日服3次。 (7)酸梅膏 【组成】青梅1500~2000克。 【功能主治】收敛止泻。适用于急性胃肠炎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4月中旬采下青梅,洗净去核,捣烂榨汁,贮于陶瓷锅中,置炭火上蒸发水分使之浓缩如饴糖状,待冷却凝成胶状时装瓶。每日3~5克,溶于温水中,加白糖调味。饭前饮服,每日3次。小儿酌减。 (8)烤香蕉 【组成】香蕉1~2只。 【功能主治】暖中。适用于小儿腹泻。 【用法用量】把香蕉放于炉火上,像烤馒头片一样烤热。每次1~2只,每天吃3次。 (9)醋大蒜饮 【组成】大蒜头数瓣,米醋1杯。 【功能主治】温中止泻。适用于急性肠炎辅助治疗。【用法用量】将大蒜捣烂如泥,加米醋徐徐饮服。(10)韭菜汁 【组成】韭菜连根250克。 【功能主治】温中止泻。适用于急性胃肠炎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将韭菜洗净捣汁,温开水冲饮适量,每日3次。 (11)嫩藕汁 【组成】鲜嫩藕1500克。 【功能主治】清热止泻。适用于急性肠胃炎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捣烂取汁,分2次用沸水冲服。 (12)干姜粥 【组成】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60克。 【功能主治】温脾暖胃,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呕吐、呃逆、泛吐清水、肠鸣腹泻。 【用法用量】先煎干姜、高良姜,去渣取汁,再入粳米同煮为粥。 【注意事项】以3~5天为1疗程,早晚服食。尤以秋冬季节为宜。凡实热症以及阴虚内热的病人,不可选用。 (13)吴茱萸粥 【组成】吴茱萸2克,粳米30克,生姜2片,葱白2茎。 【功能主治】补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呕。适用于脘腹冷痛、呕逆
吞酸、中寒吐泻。 【用法用量】将吴茱萸研为细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后下其他原料,同煮为粥。 【注意事项】同“干姜粥”。 (14)防风粥参见“小儿感冒的食疗”。 (15)椒面粥 【组成】蜀椒3~5克,白面粉60~90克,生姜3片。 【功能主治】暖胃散寒,温中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心腹冷痛、胃寒呕逆或呕吐,以及遭受寒湿引起的肠鸣腹泻。 【用法用量】先将川椒研为极细粉末,每次取适量同面粉和匀,调入水中煮粥,后加生姜稍煮即可。 【注意事项】川椒为大热之品,并有强烈的辛辣气味,煮粥时用量不宜过大,且病愈即止。一切热性病患者均不可选食。 2.湿热泻 (1)醋茶 【组成】红茶(绿茶也可)10克,米醋少许。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泻,适用于水泻、口干口渴等。 【用法用量】用沸水冲泡浓茶1杯,或茶叶煎浓汁,加入米醋少许或1调匙,即可。 (2)车前子茶 【组成】车前子10克,红茶3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化湿止泻。 【用法用量】上2味,以沸水冲泡浓汁,加盖闷10分钟即可;或上2味水煎成浓汁即可。 (3)苹果茶 【组成】鲜苹果或苹果干粉适量。 【功能主治】热泻之便泻如注、大便黄绿臭浊、泄泻频繁、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甚或发热、舌苔黄腻、脉细数者。 【用法用量】鲜苹果捣泥,开水冲服,干苹果水煎,代茶饮用。 (4)苦瓜根茶 【组成】鲜苦瓜根30克。 【功能主治】清热止泻。适用于夏季泄泻。 【用法用量】将上药切为粗末,水煎,取汁,代茶饮。亦可加冰糖调饮。 【注意事项】本品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根。 (5)赤小豆山药粥 【组成】赤小豆30克,山药30克,白糖少许。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泻。适用于大便猜泻,小便短少、倦怠腹胀、舌干口渴等症。 【用法用量】将赤小豆洗净,放入铝锅内;鲜山药去皮,切成薄片待用。将盛有赤小豆的铝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熬煮至半熟,加入山药、白糖,继续煮熟即可。 (6)薏米莲子粥 【组成】薏苡米30克,莲子肉30克,冰糖少许,桂花少许。 【功能主治】健脾祛湿,清热益心。适用于食欲不振、大便溏泻、女子
带下过多、湿热上蒸而致心悸、失眠等症。 【用法用量】将薏苡米淘洗干净,莲子去皮去芯,冰糖捶成碎屑。先将薏苡米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熬至半熟,加入莲子肉、冰糖、桂花,继续煮熟即成。 (7)白茯苓粥 【组成】白茯苓粉15克,粳米100克,胡椒少许,食盐少许,味精少许。 【功能主治】健脾利湿。适用于浮肿、肥胖症、小便不利、腹泄等症。 【用法用量】将粳米淘洗干净,连同白茯苓粉放入铝锅内,将锅置炉上。 先用武火烧沸,后用文火煎至米烂成粥,放入味精、食盐、胡椒粉即成。3.伤食泻 (1)蒸苹果泥 【组成】苹果1只。 【功能主治】和脾生津,涩肠止泻。适用于单纯性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将苹果洗净去皮,切成薄片,放入碗中加盖,隔水蒸熟。 用汤匙捣成泥状,喂幼儿。 (2)栗子糊 【组成】粟子7~10枚,白糖适量。 【功能主治】养胃健脾。适用于消化不良性腹泻。 【用法用量】将栗子去壳捣烂,加清水适量煮成糊状,再加白糖调味,喂服。 (3)烤白果鸡蛋 【组成】干白果仁2枚,鸡蛋1只。 【功能主治】补虚收敛。适用于消化不良性腹泻。 【用法用量】将白果仁研成细末,在鸡蛋一头打只洞,装入药末,竖在烤架上置微火上烤熟,顿食。 (4)蜂蜜石榴皮汤 【组成】番石榴2~3只,蜂蜜少许。 【功能主治】调脾胃,收敛止泻。 【用法用量】取番石榴果皮,加水800毫升,煎至400毫升,去渣,冲入蜂蜜调味。l天内分2~3次服用。 (5)山药汤 【组成】山药粉15克或鲜山药30克。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适用于消化不良之腹泻。 【用法用量】山药粉加水180毫升(或鲜山药加水120毫升),煮成100毫升。每日分3次服。 (6)藕粉羹 【组成】藕粉30克。 【功能主治】补脾胃。适用于婴幼儿腹泻。 【用法用量】加水120毫升,煮成100毫升。每日分3次食。可加糖少许调味。 (7)蓬粉汤 【组成】白莲肉20克。 【功能主治】补脾胃。适用于婴幼儿腹泻。 【用法用量】将莲肉研末,加米汤或开水200毫升,煮成150毫升,加
少量白糖。每日分3次服食。 (8)青梅酒 【组成】青梅30克,黄酒100毫升。 【功能主治】慢性消化不良性腹泄、食欲不振、蛔虫性腹痛。 【用法用量】同放瓷杯中,隔水蒸20分钟。每次20~30毫升温饮(小儿酌减)。 (9)萝卜叶茶 【组成】干萝卜叶30~60克。 【功能主治】理气消积。适用于伤食积滞之泄泻。 【用法用量】煎水,入保温瓶。代茶频饮。 (10)萝卜粥 【组成】鲜萝卜250克,粳米100克。 【功能主治】消食利嗝,化痰止咳。适用于慢性气管炎、咳喘多痰、伤食腹泄、糖尿病等症。 【用法用量】将萝卜洗净,切碎,捣汁去渣。与淘净粳米同放铝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熬成粥即成。 4.脾虚泻 (1)补虚正气粥 【组成】炙黄芪30~60克,人参3~5克(或党参15~30克),白糖少许,粳米60~90克。 【功能主治】补正气,疗虚损,健脾胃,抗衰老。适用于劳倦内伤、五脏虚衰、年老体弱、久病赢瘦、心慌气短、体虚自汗、慢性泄泻、脾虚久痢、食欲不振、气虚浮肿等一切气衰血虚之症。 【用法用量】先将黄蔑、人参(或党参)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入砂锅煎沸,后改用小火煎成浓汁。取汁后,再加冷水如上法煎取二汁,去渣。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两份于每日早晚同粳米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后,入白糖少许,稍煮即可。人参亦可制成参粉,调入黄蔑粥中煎煮服食。 (2)薯蓣拨粥 【组成】生薯前适量(约100~150克)或用干怀山药磨粉,每次用白面粉60~90克,葱、姜适量,红糖少许。 【功能主治】养心气,健脾胃。适用于心气不足、心慌心跳、自汗盗汗、脾胃虚弱、虚劳消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久痢、男子遗精、妇人带下。 【用法用量】先将生薯蓣洗净,刮去外皮,捣烂,同小麦面调入冷水中煮作粥糊。将熟时加入葱、姜、红糖,稍煮一、二沸即成。 (3)参苓粥 【组成】人参3~5克(或党参15~20克),白茯苓15~20克,生姜3~5克,粳米60克。 【功能主治】益气补虚,健脾养胃。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不足、倦怠无力、面色眈白、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等。 【用法用量】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两次同粳米煮汁服食。 (4)珠玉二宝粥参见“小儿咳嗽的食疗”。
(5)白术猪肚粥 【组成】白术30克,槟榔10克,猪肚1只,生姜少量,粳米60克。【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胃气弱、消化不良、不思 饮食、倦怠少气、腹部虚胀、大便泄泻不爽。 【用法用量】洗净猪肚,切成小块,同白术槟榔、生姜煎煮取汁,去渣,用汁同米煮粥。猪肚可取出蘸麻油助餐。 【注意事项】白术猪肚粥可供早晚餐温热服食。3~5天作1疗程,停3天再吃。病愈后即可停服。由于槟榔属于破气耗气之品,所以用量不宜过大。 (6)龙眼肉粥 【组成】龙眼肉15克,红枣3~5枚,粳米60克。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健脾,补血。适用于心血不足的心悸、心慌、失眠、健忘、贫血、脾虚腹泻、浮肿、体质虚赢,以及神经衰弱、自汗盗汗等症。 【用法用量】取连壳桂圆,剥去果皮,去核取肉,同红枣、粳米一并煮粥。如爱好食甜的病者,可加白糖少许。 【注意事项】龙眼粥每次用量不宜过大,并须热服。量过了会引起中满气窒。凡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或舌苔厚腻者忌用。 (7)小麦粥 【组成】小麦30~60克,粳米60克,大枣5枚。 【功能主治】补脾胃,养心神,止虚汗。适用于脾虚泄泻、自汗、盗汗、心气不足、神经性心悸、怔仲不安、失眠、妇女脏躁病(是指精神恍惚,多呵欠,喜悲伤欲哭的病症)。 【用法用量】将小麦洗净后,加水煮熟,捞去小麦取汁,再入粳米,大枣同煎。或先将小麦捣碎,同枣米煮粥食用。每天温服2~3次,以3~5天为1疗程。 【注意事项】小麦有淮小麦、浮小麦之分,多汗以浮小麦为宜(浮在水面的不饱满小麦),脾虚泄泻及其他病症以淮小麦为宜。 (8)韭菜粥 【组成】新鲜韭菜30~60克(或用韭菜籽5~10克),粳米60克,细盐少许。 【功能主治】健脾暖胃,补肾壮阳,固精止遗。适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腹中冷痛、泄泻或便秘、虚寒久痢、噎膈反胃、阳痿、早泄、遗精、白浊、小便频数、小儿遗尿、妇女白带过多、腰膝酸冷、月经痛及经漏不止。 【用法用量】取新鲜韭菜洗净切细(或取韭菜籽研为细末)。先煮粳米为粥,待粥沸后,加入韭菜或韭菜籽细末,精盐,同煮成稀粥。 【注意事项】韭菜宜采用新鲜的煮粥,鲜煮鲜吃,隔日粥不要吃。对于阴虚内热、身有疮疡,以及患有眼疾的病人,忌吃韭菜或韭菜籽粥。炎夏季节亦不宜食用。 (9)羊骨粥 【组成】羊骨1000克左右,粳米或糯米60克,细盐少许,葱白2茎,生姜3~5片。 【功能主治】补肾气,强筋骨,健脾胃。适用于虚劳赢瘦、肾脏虚冷、腰脊转动不利、腿膝无力、筋骨挛动、脾胃虚弱、久泻、久痢,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不良性贫血。
【用法用量】取新鲜羊骨,洗净捣碎,加水煎汤。然后取汤代水,同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细盐、生姜、葱白,稍煮二、三沸,即可食用。 【注意事项】羊骨粥供秋、冬季早晚餐温热空腹食用为宜,10~15天为1疗程。感冒发热期间宜停服。 (10)曲末粥 【组成】神曲10~15克,粳米适量。 【功能主治】健脾胃,助消化。适用于消化不良、食积难消、嗳腐吞酸、脘腹胀闷、大便泄泻。 【用法用量】先将神曲捣碎,煎取药汁后,去渣,入粳米一同为稀粥。 【注意事项】曲末粥宜温热食用,2~3天为1疗程。 (11)山楂粥 【组成】山楂30~40克(或鲜山植60克),粳米60克,砂糖10克。【功能主治】健脾胃,消食积,散瘀血。适用于食积停滞、肉积不香、腹痛、便泄、妇女产后瘀血痛、恶露不尽、月经过期不通、痛经、小儿乳食 不消,以及高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高血脂症。 【用法用量】先用山楂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入粳米、砂糖煮粥。【注意事项】山楂粥酸甜,可作上下午点心服用,不宜空腹食。以7~ 10天为1疗程。慢性脾胃虚弱病人不宜选用。 (12)炒黄面 【组成】白面500克。 【功能主治】和中健脾。适用于泄痢,肠胃不固。【用法用量】炒令焦黄,每日空心温水调服1匙头。(13)山药糯米散 【组成】糯米500克,山药50克。 【功能主治】和中健脾。适用于脾胃虚寒,久泻食减。 【用法用量】分别炒熟后,研末和匀。每天早晨取半碗,加砂糖2匙及少许胡椒末,开水调服。 (14)牛肉汁 【组成】牛肉适量。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适用于慢性腹泄。 【用法用量】以牛肉煮浓汁饮,连服。 (15)龙眼姜汤 【组成】龙眼15粒,生姜3片。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适用于脾虚泄泻。 【用法用量】水煎,服龙眼喝汤。 (16)山药沾馒头 【组成】山药60克,烤焦馒头末适量。 【功能主治】和中健脾。适用于慢性腹泻。 【用法用量】将山药烤熟后,沾烤焦馒头末食。每天3次。 (17)金术散 【组成】炒鸡内金,炒白术等量。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适用于慢性肠炎腹泻。 【用法用量】焙松研末。每日服2次,每次3~6克。 (18)荷梗饮
【组成】荷梗60克,麦芽糖(饴糖)2匙。 【功能主治】健脾止泻。适用于久泻久痢。 【用法用量】荷梗水煎,糖调服。 (19)山药粥 【组成】山药200克,糯米100克。 【功能主治】补脾益肾。适用于脾虚泄泻、肾虚遗尿等。 【用法用量】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碎块。将糯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添入适量的水,烧开。待糯米煮至半熟时,加入山药碎块,搅匀,煮熟,即可食用。 (20)扁豆山药粥 【组成】山药60克,炒扁豆60克,大米50克。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适用于脾虚胃弱、食少久泄、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3味煮粥服食。此为成人量,儿童减半用。 (21)猪肚粥 【组成】猪肚1个(约500克),大米500克。 【功能主治】补益脾胃。适宜于病后虚弱、脾虚泄泻、尿频、乏力、胃下垂、食欲不振等。 【用法用量】先将猪肚洗净,煮熟后切成细粒备用。将大米淘洗干净,煮开后投入猪肚细粒,搅匀同煮。煮至烂熟,即可食用。 (22)莲子炖猪肚 【组成】莲子40粒,猪肚1只。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补虚益气。适用于消瘦、食少、泄泻、水肿。【用法用量】先将猪肚洗净,装入水发莲子(去芯),用线缝合,加清水炖熟透,捞出晾凉。猪肚切成丝,同莲子放入盘中,用香油、食盐、姜、 葱、蒜等拌匀即成(也可不配佐料)。 (23)乌梅粥 【组成】乌梅15~20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 【功能主治】生津止渴,敛肺止咳,涩肠止泻,驱蛔止痛。适用于慢性久咳、久泻、久痢、便血、尿血、虚热烦渴、夏季口干渴饮。 【用法用量】先将乌梅煎取浓汁去楂,入粳米煮粥。熟后加冰糖少许,稍煮即可。 【注意事项】用于止咳止泻止痢,只适用于慢性久病患者,急性泻痢和感冒咳嗽者禁用。 (24)豆蔻粥 【组成】肉豆蔻5~10克,生姜2片,粳米30克。 【功能主治】开胃消食,温中下气。适用于宿食不消、呕吐、虚泻、冷痢、院腹隐痛。 【用法用量】先把肉豆蔻捣碎研为细末,用粳米煮粥。待煮沸后加入肉豆蔻末及生姜,同煮为粥。 【注意事项】本粥适合虚寒病人,对实热症或阴虚火旺体质者不宜选用。一般以3~5天为1疗程,早晚温热服食。肉豆蔻的用量不宜过大,量大则对胃肠有抑制作用。 (25)荜拨粥 【组成】荜拨2~4克,胡椒1~3克,粳米60克。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止痛。适用于胃寒呕吐、食欲不振、脘腹疼痛、肠鸣泄泻。 【用法用量】先把荜拨、胡椒研为极细末,用粳米煮粥。待煮沸后调入以上2味药末,再煮成粘稠稀粥即可。 【注意事项】素体实热或阴虚火旺者不宜选用。 (26)茯苓粥 【组成】茯苓15克,大米200克。 【功能主治】益肾利水,健脾止泻。适用于浮肿,腹泄。 【用法用量】把茯苓打成粉末备用。将750毫升左右的清水烧开,倒入淘干净的大米。同时,放入茯苓粉,搅和均匀后,盖上盖煮45分钟,至米粒又粘又稠即可。粥在煮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搅动,否则不易煮稠。起锅之前,放6克盐、5克味精、少许胡椒粉,充分搅拌调匀。粥面上撒少许桂花和枸杞子,这样,就会使茯苓粥更好看,更可口,营养也更好了。 (27)健脾莲桃糊 【组成】莲子、核桃仁各30克,黑豆、山药各15克。 【功能主治】补肾健脾敛汗。适用于脾虚泄泻、盗汗。 【用法用量】分别研成粉末,每次按食量取粉煮成糊状食用,可加盐或糖调味。煮时也可加适量大米粉或面粉,使糊更粘稠。 (28)荔枝大枣汤 【组成】干荔枝肉15克,大枣3~5个。 【功能主治】健脾止泄。适用于脾虚泄泻。 【用法用量】水煎常服。 (29)鲫鱼羹 【组成】大鲫鱼1000克,大蒜2块,胡椒6克,花椒6克,陈皮6克,缩砂6克,荜拨6克。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泄痢久不瘥者食之立效。 【用法用量】以上备件及葱、酱、盐料装入鱼肚内,煎熟作羹,五味调和令匀。空心食之。 (30)莲肉糕 【组成】莲子50~100克,糯米或粳米500克。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虚泄泻。 【用法用量】莲子去芯,煮熟烂,以洁净展布包住莲肉,捣烂碎。与淘净的米拌匀,置搪瓷盆内,加水适量,蒸熟。待冷却后,以洁净展布将其压平,切块,上盘后撤白糖一层即可。随意取食适量。 (31)风干鸡 【组成】母鸡1只(1500克左右),丁香2克,山奈3克,白芒3克,盐6克,葱节、姜片各60克,料酒适量。 【功能主治】食欲不振、时欲呕吐、慢性腹泄、乏力等。 【用法用量】从鸡的肛门上部剖一横口,挖去内脏,将膛洗净,用盐将鸡里外抹匀,把丁香、山柰、白芒及葱、姜各30克塞进膛内,把料酒6克撒在鸡身上,放入盒中,放冰箱内(1昼夜)。次日将鸡挂在通风的地方晾2天,然后用冷水洗净,把膛内的原料拣去不要。把鸡放在大盘里,下葱、姜各30克,料酒6克,隔水蒸烂为止。蒸烂后,拣去葱、姜,趁热将鸡骨剔净,把净肉放入原汤内(蒸时出的汤)浸泡,存入冰箱。吃时皮朝上切块即可。
(32)服鸡蛋三法 【组成】鸡蛋2只。 【功能主治】补中止泄。适用于脾虚腹泻。 【用法用量】①将鸡蛋打碎搅匀,加15毫升白酒,沸水冲服。②将鸡蛋用醋煮熟,食之。③将鸡蛋用艾叶包好,放火中烧熟,去壳食蛋。 (33)黄芪汽锅鸡 【组成】嫩母鸡1只(400克左右,鸡腿亦可),黄芪50克。 【功能主治】益气补中。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下。 【用法用量】把宰杀清洗干净的鸡(或鸡腿)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放入滚水里烫一烫,以去掉血水。待鸡血一变颜色,立即取出,冲洗干净,与包在小布袋中的黄芪一起放入汽锅里,加15克黄酒、少许盐、味精、兑500克鲜汤,加上葱、姜片。把汽锅放在另一口锅上,用旺火把水烧开后用文火蒸1个半小时。食用前去除葱、姜。 (34)大枣粥 【组成】大枣10~15枚,粳米30~60克。 【功能主治】补脾益胃,益气生津,养心安神,适用于一切虚症,脾虚泄泻、营养不良、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 【用法用量】大枣洗净,与米同置锅内,加水400毫升,煮至粳米开花,表面有粥油即成。每日早晚温热服。 【注意事项】痰湿、中满、疳疾、齿病及实热症忌食,糖尿病急性期忌 服。 (35)莲肉粥 【组成】莲肉粉15克,糯米30克,红糖适量。 【功能主治】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虚泄泻、肾虚遗精、尿频带下、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先将莲肉磨粉,每取15克,与米、糖同入锅内煮。沸后即改用文火,至粘稠为度。若以新鲜莲子煮粥亦可。每日早晚空腹温服。 【注意事项】凡有外感及实热症者不宜。 5.脾肾阳虚泻 (1)桂浆粥 【组成】肉桂2~3克,粳米30~60克,红糖适量。 【功能主治】补阳气,暖脾胃,散寒止痛。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之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阳痿、小便频数清长、脉搏微弱无力,脾阳不振所致之院腹冷痛、饮食减少、大便稀薄、呕吐、肠鸣腹泻、消化不良,以及寒湿腰痛、妇人虚寒性痛经。 【用法用量】将肉桂煎取浓汁去渣,再用粳米煮粥。待粥煮沸后,调入桂汁及红糖,同煮为粥。或用肉桂末调入粥内同服食。 【注意事项】实热症及阴虚火旺者不宜。 (2)荔枝粥 【组成】干荔枝肉50克,山药、莲子各10克,大米50克。 【功能主治】温肾健脾,固肠止泻。适用于五更泻。 【用法用量】将前3味加水煮至软烂时,再加淘净的大米,煮成粥。每晚食用。 (3)金樱子粥
【组成】金樱子10~15克,粳米或糯米30~60克。 【功能主治】收涩固精止泻。适用于滑精、遗精、遗尿、小便频数、脾虚久泻、妇女带下、子宫脱垂症。 【用法用量】先煎金樱子、取浓汁、去渣,同米煮粥。 【注意事项】以2~3天为1疗程,每天分2次温服。感冒期间以及发热的病人不宜食用。 (4)芡实粥 【组成】芡实120克,糯米120克。 【功能主治】健脾止泻,补肾固精。 【用法用量】将芡实洗净,捣碎,将糯米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烂,即可食用。 (5)栗子粥 【组成】栗子粉15~30克,糯米30~60克,红糖(或精盐)少许。【功能主治】补肾强腰膝,益气厚肠胃。适用于肾虚腰痛、腿脚无力、 脾虚腹泄等。 【用法用量】栗子去壳磨细粉,用水400毫升。先煮糯米至将熟,加入栗子粉,用文火煮至粥面上有粥油为度。加入红糖和匀,温热服食。早晚各1次。 (6)莲子粉粥 【组成】莲子、大米适量等份。 【功能主治】健脾固精。适用于脾虚泄泻、肾虚遗精等。 【用法用量】将莲子去芯,研成粉备用。将大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添入适量的水煮开。至半熟时加入莲子粉,再继续煮至熟后即可食之。 (7)附子粥 【组成】制附子3~5克,干姜1~3克,粳米30~60克,葱白2茎,红糖少许。 【功能主治】温中,补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痿尿频、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冷痢,或因大汗出及大吐大泻引起四肢厥逆、冷汗自出、口淡不渴、舌苔白、脉微细无力、阳气衰微的危重病人。 【用法用量】将附子、干姜研为极细粉末,先用粳米煮粥。待粥煮沸后,加入药末及葱白、红糖煮为稀粥。或以附子、干姜煎汁,去渣后,下米、葱、糖一并煮粥。 【注意事项】附子有小毒,煮粥时应选用制附子,且从小剂量开始为妥。对于热症、实症的病人,不可服食。一般以3~5天为1疗程,每日分2次温热食用。 (8)猪肾申姜末 【组成】猪肾(腰子)1只,申姜(骨碎补)末适量。 【功能主治】久泄不止。 【用法用量】将腰子劈开,掺申姜末,煨熟食之。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