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多用珍宝字,如:玉、玲、玖、琼、琳、瑛、珍、珠、瑾 5.多用粉艳字,如:丹、美、丽、倩、素、青、艳、翠、霞 6.多用柔景字,如:月、湄、波、云、雪、雯、春、秋、燕 7.多用柔情字,如:爱、惠、喜、恰、君、婉 8.多用女德字,如:淑、娴、巧、慧、贞 9.多用清秀字,如:洁、秀、清、雅、静 10.多用重迭字,如:莺莺、艾艾、婷婷、圆圆、方方 以上所说的女性命名用字,是从总体上来说的。实际上,也有女性用男名和男性字的。但为数不多。 选男子命名的字,往往与女子不同,多取英武博大之词,多带“阳刚”之气。 1.表示抱负的,如:陈安邦、赵治国; 2;表示意志的,如:王刚、李毅; 3.表示操守的,如:张永清、贺世廉; 4.希望长生不老的,如:郑生、王永康; 5.希望当官发财的,如:冯学官、陈喜旺; 6.表示气势的,如:李大力、陈克强; 7.表示坚强的,如:宋铁成、谢志坚; 8.表示脱俗的,如:蔡超尘、刘志高; 9.表示情趣的,如:李志清、王尚洁; 10.表示与众不同的,如:王冠群、高鹤群。 也有男人取女人名字的。这当然为数更少。 其中,情况比较复杂。 少数民族人名用女名,可能本来不是如此,而是由于音译用字的缘故。汉族人名用女名,或由于大家庭缺女,而以小名名之,或由于相貌、性 情而取的浑号,还有可能是由于特殊的原因和风俗,不能一概而论。 “字”,一般说,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颜氏家训·风操》篇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这,具体他说明了“名”和“字”的关系和作用。比如,《大宋宣和遗事·亨集》介绍人物时,写道:“此人是谁,乃谏议大夫张商英,表字天觉。”其他,像《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在自报家门时,往往爱说,姓某,名某,表字某某。这里的“表字”也是这个意思。 名和字的关系,有以下几种: 1.同义关系 屈原,名平,字原。原,也有“平”的意思。《尔雅·释地》说:“广平曰原。” 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渊”,也是“回”的意思。《说文》:“渊,回水也。” 宰予,字子我。“予”也就是“我”的意思。 樊须,字子迟。“须”和“迟”都有“待”的意思。 有的,虽不同义,但意义很相近。 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意近。 岳飞,字鹏举。“飞”与“鹏举”,意近。 2.相辅关系
关羽,字云长。名、字相辅,取展翅入云之意。 赵云,字子龙。取“云从龙”之意。 宋代文学家晁补之,字无咎。名、字相合,意为”补”过而“无咎(过失)”。 清代文字音韵训诂学家王念孙,字怀祖。名与字,“念”与“怀”,“孙”与“祖”,不仅意思上有关联,而且对仗严整。 3.反义关系 孔子的学生,曾点,字皙。“点”的本义为小黑,引申为污,而“皙”的本义是“人色白也”。 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清代散文家管同,字异之;”熹”与“晦”、“頫(俯)”与“昂”、”同”与“异”,便都是意义相反。 4.照应关系 有的名和字,既非同义词,也非反义词,而是在意义上互相照应。如,苏轼,字子瞻。“轼”是古代马车车厢前部的横木。“瞻”,视,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君冯(凭)轼而观之。”这就说明了“轼”与“瞻”的关系。这,或许正是苏轼的名与字的由来。 字 孔子名丘,字仲尼。这是以曲阜之东有尼山取义。 有的古人,名、字取自古书上的名句或成语,从而使“名”与“字”之间,有了意义的联系。如,《孔丛子》中有“非不伟其体于也”一句。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字伟长,这里的名(千)与字(伟长),大概来自《孔丛子》。 《荀子》中有“夫是之谓德操”一句。曹操,字孟德。这里的名(操)与字(孟德),大概来自《荀子》。 《周易》有“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一句。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字鸿渐。这名(羽)与字(鸿渐),大概来自《周易》。 5.“字”的结构 (1)与“子”连用。春秋时,男子取“字”,通常在“字”前面加“子”字。如:孔子的门徒颜渊,姓颜,名回,字子渊。其他还有子游、子有、子夏等。因为“子”是男子的美称和尊称;所以也用作对人的客气称呼。可译为“您”。如,《左传·僖公三十年》:“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寡人之过也’。” (2)前面加“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如,元末明初散文家刘基,字伯温。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楚国人,孙叔敖,名敖,字孙叔。 (3)后面加“父”、”甫”,表示性别。如,王安石,字“介甫”。有的排行与“父”、“甫”合称,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即“仲某父”、 “伯某甫”。这样的格式,如“仲尼父”等。 “字”有一个字的。如:“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史记·陈涉世家》) 通常是两个字的,如:孟子——姓盂,名轲,字“子舆”。 6.“字”的使用场合 在什么情形下称名,在什么情形下称字,古人是有一定讲究的。一般说
来,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以《论语》为例,孔子(尊)对弟子(卑) 就称名:赤(即公西赤),尔何如?”(《论语·先进》)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论语·先进》) 弟子(卑)自称也称名,如:“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论语·先进》) 对于平辈或尊辈,则称字,以表示亲近或尊敬。比如:“德行,颜渊,闵子骞,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这段文字,是从第三者的角度记述的,属于平辈,所以,对人名全用的是“字”。 古人也有不常称名而以称字为主的。比如,管仲、屈原都是称字(仲、原)而不称名的。至于他们的名管夷吾、屈平反而不太为人所知了。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