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服气精义论》和《修真养气诀》中,大量地论述了呼吸吐纳和导引。在《服气精义杂论·导引》中,他对导引的目的、功效和方法,作了详尽的论述和介绍。他说:“肢体关节本资于动用,经脉荣卫实理于宣通。今既闲居,乃无运役事,须导引以资和畅。户枢不蠹,其义信然”。并且还创编了一套包括导引、行气、叩齿、按摩、咽津的导引操,并用口诀形式,传诸于世。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司马承祯在论述(行气)、“行气”法时,不满足于传统的“养气”方法,而是大胆吸收佛教的“渐悟”、“禅定”、“止观”等理论,解决了传统气法的入静问题,从而建立起有别于道教上清派传统气法的养生方法。
总之,司马承祯引佛入道,不但较系统地解决了传统气法中的入静问题,而且对唐末五代兴起的内丹派“性命双修”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可以说,司马承祯是中国古代养生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