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毒蕈中毒的预防

蕈类又称蘑菇,是一类高等真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有的还能作药用。毒蕈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毒蕈的种类很多,已知的有80余种,常见的毒蕈有毒蝇蕈、裂盖毛锈伞蕈、白帽蕈、瓢蕈、褐鳞小伞蕈、假芝麻蕈、牛屎菇、黄色草菇、毒红菇、臭草菇、毛头乳菌、牛肝菌属中的一部分有毒品种等。其中有剧毒可致死的不到10种。 毒蕈中毒的原因:多因毒蕈外貌与可食蕈相似,不辨毒蘑与可食菇,(往往由于个人采集野生鲜蕈),误食引起中毒。中毒多呈一户或数户集体发生。 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轻者吐泻,重者可以致命。由于毒蕈种类很多,大小形状不一,所含毒素也不一样,中毒的临床表现各异。大致可分为4型: 第一,肠胃炎型:由误食褐盖粉褶菌、毒红菇、白乳菇等毒蕈而引起。毒素可能是类树脂物质。潜伏期0.5~6小时。主要症状为剧烈腹泻,水样便,阵发性腹痛;以上腹部和脐部疼痛为主。第二,神经精神型:由误食毒蝇伞、豹斑毒伞等毒蕈所引起。其毒素为类似乙酰胆硷的毒蕈硷。潜伏期约1~6小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兴奋、精神锗乱、精神抑郁或幻觉。毒蕈碱能兴奋副交感神经,使胃肠蠕动加强,产生胃肠炎症状。还可使腺体分泌增加,多汗,流涎,流泪,脉缓,瞳孔缩小。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因大汗或腹泻而脱水,导致虚脱。幻觉原可致幻听、幻视、哭笑无常、痉挛、昏迷等。中枢神经受损可以有谵妄、烦躁不安、呼吸抑制甚至昏迷死亡。 第三,溶血型:多因误食鹿花蕈而引起。中毒物质是马鞍菌素,是一种甲苯联氨,有强烈的溶血作用。潜伏期6~12小时。除引起胃肠炎症状外,还破坏红细胞而引起溶血,出现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等。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影响,可产生头痛等症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血等多可康复。死亡率一般不高。 第四,中毒性肝炎型:多因误食白毒伞、鳞柄毒伞等引起。具有毒成分为毒肽类,称毒伞属毒素,主要作用于肝脏。毒伞属毒素作用较迟缓,但毒性较剧,含有此毒素的新鲜蘑菇50克,即可使成人致死。毒素直接作用于细胞核,有可能抑制RNA聚合酶,并能显著减少肝糖原合成的能力而导致细胞迅速坏死。此毒蕈中毒病情凶险,变化多端,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一般多在食后15~24小时内发病。初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1~2天后缓解,暂无症状,或仅有轻微乏力,不思饮食,实际毒肽已渐入内脏,出现肝损害。轻度中毒肝损害不严重者可逐渐恢复,严重中毒则在中毒后2~3天出现肝肿大、黄疸,甚至肝昏迷,随后出现烦躁不安,淡漠思睡,惊厥昏迷,甚至死亡。及时抢救,也可在2~3周后逐渐恢复。 毒蕈中毒的治疗:发生中毒后,应尽快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素。尤其是毒伞属中毒,毒素作用较慢,发病迟缓,就诊时距食蕈已在6小时以上者,也应按上述方法治疗,洗胃、灌肠后可导入鞣酸、活性炭等药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然后对各型毒蕈中毒,根据不同症状和毒素情况进行治疗。除了常用西药外,也可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如绿豆30~120克,蒲公英30~60克,银花30克,紫草根30~60克,大青叶30~60克,生甘草10~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儿童酌减;或绿豆9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可解毒。西药阿托品用于毒蝇伞蕈引
起的神经精神型,可缓解腹痛、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根据病情轻重用0.5~1毫克皮下注射,每0.5~6小时1次,必要时加大剂量或静脉注射。巯基解毒药,用于白毒伞等引起的中毒,常用二巯基丁二酸钠0.5~l克稀释后静脉注射,每6小时1次,首剂加倍,症状缓解后改为每日注射2次,5~7天为1疗程;或用二巯基丙磺酸钠,5%溶液5毫升肌肉注射,每6小时1次,症状缓解后改为每日注射2次,5~7天为1疗程。肾上腺皮质激素,适用于溶血型毒蕈中毒及其他重症的中毒病例,并给予保肝治疗。 毒蕈中毒的预防:主要加强宣传教育,使群众掌握识别毒蕈方法,避免误食,对辨不清品种的可疑蘑菇绝对不可食用;凡色彩鲜艳,有疣、斑、裂沟,生泡流浆,有蕈环、蕈托者及奇形怪状的野蕈皆不能采食,但有部分毒蕈包括剧毒的毒伞、白毒伞等与可食蕈极为相似,仍不能随便采食。在收购、销售和加工时要严格检查、化验鉴定,不经鉴定合格者不能当作食品出售。发生毒蕈中毒时,除对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外,对同食而未发病者也应加以观察,并作相应的排毒解毒处理,以防其发病或减轻病情。

电话:
微信:

标签:

上一篇:咯血的食疗

下一篇:浮肿的食疗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