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父母的愿望。父母去世以后,儿女们每年都要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借以超脱父母的灵魂,表达对父母的缅怀之情。母亲和父亲节就是这些活动中独具特色的孝敬父母、缅怀养育之情的一种形式。 尼历每年一月的很后一天是尼泊尔的母亲节。 这天儿女们都要准备好母亲很喜欢吃的水果和丰盛的菜肴及一份厚礼,奉献给母亲。这天要让母亲得到很好的休憩,满足母亲的要求,千方百计使母亲心情愉快。出嫁的女儿更要带上很好的食物、母亲喜欢穿的衣服及象征吉祥如意、健康长寿的礼品,赶在这天的早上回到娘家。所有儿女象敬神一样对养育自己的母亲顶礼膜拜,表示自己的孝心,听取母亲的教诲。母亲也向儿女祝福。这天全家欢聚一堂,唱歌跳舞,共享天伦之乐。当然也有的家庭聚一起,互相诉说一年的艰辛、痛苦和人世沧桑。 母亲已经故去的人家过母亲节则是另外一种方式,即朝拜观母潭。这天一大早人们就象潮水般的从四面八方涌向位于加德满都市西郊的观母潭。观母潭位于青山脚下,绿树环绕,是个天然的水潭,山上的清潭潺潺流入,清澈见底,潭中建有一堵界墙,分男女浴处。人们按性别排成两列长队,依次进入观母潭圣浴。浴毕,人们用祭品和一桶清水供奉母亲的亡灵,并为母亲的亡灵祈祷,以期母亲在天之灵得到安息。 关于母亲节,在尼泊尔的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群牧童经常在这池塘边放牛。一天一个牧童突然在池塘的水中看到了自己已经去世的母亲。他又惊又喜,赶忙从随身带来的食品中拿出一张饼掰下一块俯身扔进水里,水中的母亲喜形于色,大口大口吃了起来。牧童见母亲吃得有滋有味,心中一阵快慰,他一面呼喊着“妈妈”,一面把随身带来的物品都献给了妈妈。其他牧童见到这一情景,也都纷纷把带来的食品投入水中,结果丧母的孩子都见到了自己的母亲,而母亲健在的孩子们的食品都漂在水上,而后慢慢沉入水底。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从此,人们便把每年的这一天,即尼历1月的很后一天定为母亲节。而这个小潭,就取名为观母潭。观母潭经过数百年的修建,变得越来越壮观。祭祀的人也越来越多,母亲节的庆祝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每逢母亲节,尼泊尔政府都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庙会和展览会,方圆百里的群众都赶来参加。 关于尼泊尔的父亲节,也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德恩杜尔的孤儿。从他记事时起就不知自己的父亲是谁,经常受到人们的讥笑与凌辱。他长大成人以后,发誓要找到自己的父亲,于是便四处寻访。一天他遇到一位鹤发童颜的苦行僧人,便向他诉说了自己的苦衷。苦行僧看他如此虔诚,就收他为徒。从此,德恩杜尔跟着僧人苦苦修炼,每天在圣河里圣浴,对湿婆神祈祷,并按僧人指点,专门为父亲设立了神龛,每日顶礼膜拜。他的诚心终于感动了湿婆神,尼历5月30日这天,奇迹出现了。一大堆自称是他父亲的人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抢着吃他的供品,争着接受他的礼拜,这下可难坏了德恩杜尔。这时他的师傅站了出来,指出了他的生父。原来,这位僧人正是印度教的造物神——焚凡。德恩杜尔欢喜万分,按着神的指点,忙把供品全都献给父亲。从此5月30日这天就成了延袭至今的尼泊尔父亲节。 每年这天在加德满都北郊的巴格玛蒂河岸旁的湿婆神庙前都举行盛大的庙会。凡是没有父亲的人都汇集到这里,先在圣河沐浴,之后举行拜神仪式,很后对过世的父亲进行悼念祭奠。而父亲健在的儿女们都要带着食品和礼
物,拜见自己的父亲,与父亲欢聚一堂,接受父亲的祝福。 父亲节使老人感到安慰,使儿女们意识到自己奉养老人的义务和职责,从而成为一个优良的民族传统流传下来。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