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2.以字“命氏”

作为诸侯国君的子孙,也并非永远属于“公族”。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国君近亲的三代。三代以下,即公孙之子,就不再属于公族而分成另一支族了。由于另立了支族,当然也就不得再“以国名为氏”,而另行命“氏”了。也就是前面所引述的《左传》中众仲说的“诸侯以字为谥”(“谥”似应为“氏”。东汉经学家郑玄所见的《左传》本,是“诸侯以字为氏”,不是“诸候以字为谥”)。所谓“诸候以字为氏”,是指的各个诸候国君,在给三代以下的子孙即各个支族命“氏”的时候,通常以祖父之字为其“氏”称。也就是说,诸侯国君的儿子即公子的“字”,便通常成为这公子第三代以后所分立的支族的“氏”。比如,齐文公之子字子高,他的孙子便以“高”为氏。郑公子发字子国;他的儿子公孙侨字子产,子产的儿子以下便以公子发的字“国”为氏。郑国诸侯的另一儿子公子驯字子驷,子驷的孙子以下就以“驷”为氏。郑公子偃字子游,他的后代便以“游”为氏。秦将百里奚,字西乞,他的孙子便以“西乞”为氏。其他,如宋公子督字华父,他的孙子以下便以“华”为氏。宋公孙嘉,字孔父,他的后代,便以“孔”为氏。当然,也有以父之字为氏的。如,公子遂之子名归父,字子家,其后代便以“子家”为氏。至于天子王族的后代,也按照上述的规则,也以字为氏。比如,周平王的庶子林开之后,便以”林”为氏,周公忌父以后,以“忌”为氏。
当然,也有以先辈之名为氏的。周平王之子名狐,他的后代,便以“狐”为氏。鲁孝公之子名展,他的后代便以“展”为氏。吴国大夫伍子胥名员,他的后代便以“员(音yùn运)”为氏。


电话:
微信:

标签: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