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希腊世界里,斯巴达的教育与希腊其他城邦走着不同的道路。它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以尚武为国魂的和以尚武为核心的教育训练制度。这种教育训练的任务是使每个斯巴达人成为一个坚忍不拔的战士和一个绝对服从的公民。因此,荣誉、勇敢、坚毅、强壮的体魄、娴熟的军事技艺,对城邦的绝对忠诚、对权威的驯服,对长者的尊敬等就成为每个公民的应具有的品德。 斯巴达每个公民都是军人,从小就接受军事训练,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人,不能享有公民权。婴儿出生,决定是否抚养婴儿的不是父母,而是部落长老。新生婴儿出生后送给长老,经长老检验,如是病弱,残疾,则要扔到山谷中去。健康的儿童由母亲或保姆负责照顾,直到7岁为止。斯巴达妇女多是育儿能手,她们能培养婴儿不哭不闹,不愤怒,不怕黑暗。从婴儿起就学会知足,愉快,不计较食物。 斯巴达人的子弟在7岁以前,是在家庭受教育的。为了发展孩子的忍耐力,长辈们迫使孩子养成忍受各种艰难。忍受饥饿,寒冷,痛苦等习惯。在冬天用裸足和穿一件薄衣服的方法来锻炼孩子的耐寒力。他们睡在亲人从河边采来的芦苇草上。菜汤是他们唯一的食物。孩子不听从还要受毒打。打疼了,哭出声来,被认为是一种耻辱。 同时,斯巴达的家庭,从幼儿起就开始灌输忠于国家的道德教育,让孩子懂得只知道有国家,而不是有个人。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据古斯巴达人的传说,有一位斯巴达妇女,她的5个儿子都在前线打仗,一个随军奴隶(战时,每个斯巴达战士都配备7名妇隶作为侍从)回来报告她的5个儿子都战死了。她不满意地说,贱奴,谁问这个”。奴隶改口说,我们胜利了。这位妇女便跑到神殿去感谢佛灵。这个故事说明,母亲所关心的不是她的孩子是否活着,而是孩子能否象一名英雄那样死去。
电话:
微信:
标签: